时间:2024-11-06
吴永阔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
为推进我国绿色勘查工作大力发展,指导企业践行绿色理念,中国矿业联合会2018年6月28日发布了《绿色勘查指南》(T/CMAS 0001-2018),其中对绿色勘查的定义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通过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实施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并对受扰动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勘查方式[1]。
随着***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推广,绿色发展、绿色经济以及生态恢复治理快速推进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社会发展和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17年3月22日,原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对推进绿色勘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 5月25日,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论坛在北京召开,总结交流绿色矿山建设的新技术应用、绿色勘查理念与实践、绿色勘查企业标准等经验[2]。2017年10月11日,原国土资源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质勘查管理工作培训班上,组织了“绿色勘查先进经验与做法”专题培训,邀请相关人员从理念、制度、技术、方法等方面对绿色勘查进行了介绍。2018年8月1日,中国矿业联合会标准《绿色勘查指南》正式实施,指南规定了绿色勘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施工企业管理、勘查工作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恢复治理、和谐勘查等内容。这是我国第一个绿色勘查团体标准。2018年11月7日,自然资源部主办的绿色勘查工作推进暨绿色勘查指南培训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对绿色勘查政策、标准、技术以及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3]。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简单、粗放、低效的勘查方式已成为历史。绿色勘查是政策形势所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矿山企业生存的唯一途径。
矿产勘查应避让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水源地等范围。勘查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生态保护责任,坚持“谁勘查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勘查、在勘查中保护,解决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之间的矛盾,实现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扰动的可控制、可恢复、可接受,使金山银山常有、绿水青山常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生态倒逼”压力下,地勘单位开始积极探索实践,寻求环保措施和技术方法,逐渐形成了有效、可行的绿色勘查模式。
组织领导:组建各级绿色勘查管理机构,领导、监督绿色勘查工作的实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与牧民沟通交流,和谐勘查,推动绿色勘查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制定绿色勘查企业标准,建立健全《绿色勘查管理办法》等制度,使绿色勘查有章可循、有效开展。同时制定卫生、防火、植被保护等相关规章制度。
设计制定:设计中增加物化探等对环境破坏较小的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施工;设计中增加“绿色勘查”章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恢复治理和和谐勘查等相关方面的措施。有必要的勘查项目,应编制《绿色勘查实施方案》。
驻地建设:坚持减少表土破坏的原则,就近租用房屋或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无植被区域规范建设,搭建帐篷或采用活动板房;旱厕修建远离水源地点;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清理、掩埋。
车辆行驶:预先勘查路线,选择影响生态环境轻微的路线;车辆沿固定路线行驶,避免随意开辟新路线和碾压植被。
测量工作:测量场地满足需求时,选择在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位置,采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和方法开展测量工作,尽可能不压占和破坏表土、农作物和植被。
道路修建:充分利用已有公路、村道;合理规划施工道路,力求少修道路,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施工道路应选择在环境影响小、容易恢复的地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占地面积;道路施工要尽可能减少对水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探槽工程:尽量采用便携式轻便钻机“以浅钻代替槽探”,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对于采用人工开挖的探槽,不布置临时建筑设施;严格控制挖掘深度和宽度,尽量减少破坏和压占土地;开挖的岩石、土壤堆于探槽两侧相对稳定的地方,探槽两端禁止堆放土石,预防形成滑塌或坡面泥石流;探槽地处陡坡或上部汇水面积大、易遭受洪水冲刷的场地,在探槽上方布置截水沟,预防洪水冲蚀探槽及其开挖土石形成泥石流;根据需要设置临时排石场,排石场要采取拦石坝等保护措施。
钻探工程:采用模块化、可拆卸、便携式钻机,精心选择施工场地,减少施工道路修建,严格控制场地平整使用土地面积;机台、废泥浆与泥浆沉淀池应尽量避让土壤及植被发育区,如无法避让,应将表层土壤堆放在指定位置养护,作业结束后恢复;使用移动式泥浆循环系统,避免泥浆池的开挖;使用环保泥浆,并加强循环液的现场使用管理,做好施工中防渗、护壁及净化处理;及时封堵钻孔,废泥浆与泥浆沉淀池一同填埋平整;设置排水沟,确保现场无低洼积水;产生的废水应尽可能循环利用并加以控制,防止淤泥沉淀和侵蚀。
和谐勘查:宣传绿色勘查理念,争取当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规范作业人员活动,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不随意踩踏植被及农作物,不捕捞鱼类,不猎捕鹰、旱獭等野生动物,严禁砍伐灌木丛、林木,严禁采挖虫草及其它中药材;加强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互动,避免产生矛盾;接受社会监督,及时整改反映的问题,化解纠纷。
恢复治理:制定《勘查区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对场地进行清理,拆除设备设施,清除垃圾杂物;利用场地内或周围边坡碎石覆盖和平整道路,不得再次挖掘产生新的挖损破坏;使用堆放的砂石回填探槽、平整钻机场地;按实际情况播撒草种进行复绿,恢复表层植被。
检查验收:将绿色勘查与工作质量、安全生产放在同一高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检查、同时验收。
总结改进:编写《绿色勘查工作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当前,我们处于绿色勘查的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
(1)好的经验推广不足。目前各地勘单位不同程度走出了自己的绿色勘查模式,但是各有千秋互有优劣,更进一步的交流学习还不够。加上不同的地区认知不同、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同,一些好的经验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做到推广应用,不仅需要主管部门举办各种平台、论坛、会议培训和交流,树立典范,形成一批有实效、可推广的新措施、新思路、新机制,提供经验和模板,还需要地勘单位自身克服更多的困难。
(2)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绿色勘查要运用先进的找矿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绿色勘查主要以改进改善工作方式和恢复治理为主,绿色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少、应用低。在今后需要创新勘查模式,采用“以钻代槽”、“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先进技术工艺,让创新贯穿于绿色勘查工作中,促进绿色勘查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3)费用预算依据不足。实施绿色勘查增加了项目勘查成本,但目前没有相应的费用预算标准。应在目前《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基础上,根据工作区、勘查施工手段、恢复治理项目以及方案编制等内容制定相应的费用标准,加强引导,使绿色勘查工作有据可依,费用预算合理合规,地勘单位的利益得到保障。
(4)相关体系建立不足。绿色勘查的相关体系目前未完全建立,缺乏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体系,以及合理完善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激励政策体系和风险识别体系。政府需要进一步发布高层面的国家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推动绿色勘查示范区建设,发布不同生态环境区域内各类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潜在的环境风险,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服务地勘单位和矿业权人,建立绿色勘查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绿色勘查是矿产勘查的发展方向,也是地勘单位的长期任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形成绿色勘查的新格局,地勘单位对绿色勘查的认识会更深刻,项目管理会更精细,措施手段会更丰富,技术水平会更科学,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会更广泛,绿色勘查会成为一种人人遵循的理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