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9
姬会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一百年来党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①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2页。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与实践性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着党与群众,连接着理论与实践,推动着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相互转化。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将农民群众由“自在的”主体转化为了“自为的”主体,这一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发挥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独特政治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系统总结、弘扬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能够激励农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取得革命胜利和发展成就离不开农民的贡献与创造。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是通过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群众,将农民转化为改造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根据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可划分为动员农民投身革命、引导农民建设新中国、鼓励农民致富谋发展、提振农民精神风貌振兴乡村四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外不能立、内不能安”的时代背景下,建党直接、真切的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对于20 世纪期初的中国来说,产业工人的数量少,如果不依靠农民,革命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毛泽东曾鲜明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页。为此,要去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唤起农民、凝聚民心民力;其关键要务是推进农民从精神上的被动走向主动。
以家族本位为组织特征的传统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第一要紧的工作,是唤起贫民阶级组织农民协会”。②《李大钊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6页。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农民像工人一样团结起来,结束松散状态。彭湃将加入农会比喻为过河,指出农民加入农会就能过河。③《彭湃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18页。在沈玄庐、彭湃、毛泽东、刘东轩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宣传推动下,衙前农民协会、海陆丰农民运动协会、衡山岳北农工会等农民革命组织成立。农会通过办夜校、识字班、讲演、新剧、壁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阶级斗争理论,启发农民反思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大革命时期在彭湃、毛泽东等人的实际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运动讲习所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北伐战争前夕,共产党通过领导农会讲解北伐意义,号召民众拥护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土地政策,组织农民参加暴动,在各地(主要是南方)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共产党在根据地通过刷写标语、入户谈心、办农校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重,这一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更为系统。农村的男女老少被分类吸纳到民兵团、农救会、妇救会、青年先锋队、儿童团等群众团体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传单、布告、报纸、书册等在农村网络化抗日组织中传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戏曲运动”“斗争秧歌”“抗日小调”等都是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中所推出的大众文艺形式。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两座大山并夺取政权成为革命的首要任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土地改革,动员农民成立贫农团、农会,有组织地控诉地主、惩办恶霸。由于斗争经验的积累,这一时期的贫农团、农会较之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农会更为成熟。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动群众上更突出过程性,更注重群众的自我教育,具体表现为通过“开大会”“解疙瘩”“摸心病”“挖苦根”等方式提高农民翻身觉悟;通过访贫问苦、互相启发、以苦引苦、串联诉苦等方法推动群众集体觉醒。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农民投身革命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农村社会整合,共产党带领下的农村群众团体将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高效的动员体系。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组织化改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破坏了旧世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继续承担起巩固新生政权、带领群众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巩固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成果,另一方面加强对新解放区农民的阶级教育,开展土地改革。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得到土地的农民回到以家庭为单位小生产状态中,这与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工业化建设的任务不相适应。由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国家工业化建设再次“组织农民”“教育农民”,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由革命动员向建设动员转换。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推进”。
其一,以集体主义教育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指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与工业发展相适应,并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47页。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 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围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展开。在宣传群众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构建了由报告员、区乡干部、人民代表、劳动模范和宣传员组成的宣传网络。读报、广播、墙报、快板、山歌等形式多样的载体,被运用到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宣传教育中,向农民宣传为什么发展互助合作,组织起来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统购粮食、多卖粮食给国家对工业化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加快推进工业化等。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71页。在组织群众方面,上级下派的工作队与农村的党、团支部在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主要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1953 年11 月底,河北、山西、辽宁、浙江、湖北、广西、江西8 个省就有827 万党团员投入统购统销运动中,140 万农户加入合作社。②新华社:《我们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成就》,《新华月报》1955年第2号。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忆苦思甜、“对比算账”、典型示范等方式对农民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推动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保障。
其二,以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建设。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将党中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构想具体转化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宣传口号,为农民描绘现代生活图景。农村先后开展陈永贵、郭凤莲等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号召群众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劳动模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农民投入粮食生产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党的八届十中全会(1958 年5 月)后,农村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党在基层通过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点面结合方法,提高农村干部及群众的政治觉悟,但后期出现了偏差。1967 年至1977 年,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遭受了严重挫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使社会秩序遭到破坏。从另一方面讲,这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调整、改进提供了反面借鉴。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在巩固新政权的同时,开展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动员农民投入国家建设。农民对工业化不计回报的支持,节约了国家的资金投入,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建设积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成为共产党的历史任务。③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15页。中国共产党突破阶级斗争的思维范式,提出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对发展生产的指导作用。由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不断拓展,在方法上不断创新,为农村改革和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发展生产力为主题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为标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启了新局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总基调。1979 年初,党的农村政策放宽,允许搞包产到户。邓小平当时指出,现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5‐316页。1981 年中央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做了说明,彻底解决了农民对包产到户的顾虑。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一指导思想,鼓励农民尽快富裕起来。1983 年初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其中心思想是让农民“敢于致富”,并提出塑造“四有四爱”的社会主义农民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232‐233页。。
第二,以“两手抓”为指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市场经济承认人的自利性,而“自利”信条下利己主义的泛滥与社会主义理想、道德相冲突。改革开放时期,党一方面鼓励民众创造财富;另一方面,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着重加强农民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无神论教育;从教育的路径看主要有制定村规民约、树立典型、总结评论等。农村涌现出了一批“五好家庭”和“乡镇之星”。为进一步防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弱化,1994 年中共中央下发《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文明村镇评选的重要内容。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农村大力加强科学与无神论教育,推动科教兴农,引导群众摆脱愚昧、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基层组织通过标语、读物、广播电视等形式,培育农民正确的世界观。
第三,以科学发展为原则培育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使得社会发展活力增强。但城乡、区域的不平衡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呈现倒“丁字形”。①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农民在参与社会分工、创业致富、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瓶颈,在思想观念上也出现波动。2003 年中共中央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2006 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基层政府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对农民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党一方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从社会心态层面加强心理疏导,化解基层矛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 年10 月召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大(2007 年10 月召开)进一步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
总之,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农民转换观念、合法致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农村劳动力、资金外流,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较为被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还突出表现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心理疏导、提升农民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
党的十八大(2012 年11 月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成为共产党的历史任务。②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23页。党中央着重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摆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突出位置。2013 年***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好基层创新,鼓励基层创新内容与载体,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18 年***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承担“育新人”的使命任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育良好乡风、家风、民风。③***:《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33页。总体来看,在党中央的积极领导和扎实推动下,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第一,以传统文化“双创”为抓手,塑造文明新风尚。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传承与创新家风、家训成为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后,农村基层注重道德教化、乡贤文化的生风化俗作用,探索乡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乡村文明新样态。第二,刚柔并济,树立规则。社会变迁使得传统乡村文化权威削弱,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需要法律的权威给予保障。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坚持教育引导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塑造农民的社会责任与规则意识。第三,“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增强主动性。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将扶贫问题瞄准人本身,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推动“精神脱贫”。基层党组织及扶贫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激发贫困地区农民的内生动力,带动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自主脱贫。第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强化阵地建设。自2018 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县乡村三级设置的制度保障下,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遍地开花。文明实践站为农民理论学习、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志愿服务等活动搭建了阵地,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文明实践站作为群众需求的感应器及乡村振兴资源、平台、项目的集成器,①吴理财、罗大蒙:《志愿服务“集装器”: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及其生产机制——以皖北 S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例》,《求实》2022年第2期。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历经百年,各时期历史任务不同、党的政策策略有别,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能够围绕心系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而展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经验。
从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看,中国共产党能够唤起农民在于“关心群众生活”,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6页。“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拥护我们”。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7页。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由此其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中必然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既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高远理想,又关照民众现实的阶段性需求,是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合。因此,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所提出的是一种统合性的价值目标,其特点是个体需求与社会理想互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农民期待消灭剥削的需求相联系,以当家作主的政治价值引领群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对农民而言是远大理想,农民的近期需求是消灭剥削,获得土地。“解决土地问题,农民就会成为革命的生力军,才能保护革命。”④《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43页。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土地问题展开,灌输阶级意识,号召农民团结起来推翻剥削者。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农民希望规避生产生活风险的需求相联系,以集体主义精神引导群众。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国家的战略目标,而规避生产生活风险是农民的日常期待。思想政治工作以集体主义做思想动员,“阐明合作社有助于减少生产生活风险,农民不会吃价格亏、质量亏”。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99‐501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农民追求富裕的愿望相结合,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群众思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将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结合,提出“共富、共享”价值理念引导乡村振兴。
从纵向来看,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满足群众的阶段性需求,不断推进人的解放的过程。消灭剥削、抵御风险、摆脱贫困、共富共享这四个层面的需求是递进式实现的。列宁认为政治教育应当全面而具体,只将政治教育局限于经济斗争,如仅仅将“改善经济状况而斗争当作座右铭”,⑥《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2页。是狭隘的。⑦《列宁选集》(第1卷),第343页。中国共产党从农民需求出发所唤起的精神力量,构筑起社会主义的精神谱系,当家作主、富裕、民主、和谐、共享塑造了中国农民价值世界的不同侧面。从横向上看,个体需求与社会理想的互嵌是将民众个体的“小需求”和改造社会的“大需求”相结合,塑造了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列宁曾指出,教育工人“斗争是为了自己本人和本人的儿女,不是为了未来的后代和未来是社会主义”,⑧《列宁选集》(第1卷),第323页。这是用自发性压到了自觉性。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统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个人需求和社会理想互嵌,实现了对农民的政治启蒙、文化启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引领不仅关注个体利益、局部利益,还注重整体利益;不仅尊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也注重塑造群众高尚的精神品格;不仅关注需求,也引领追求。
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张力,宏观的价值追求与微观的生活需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看,“号召—响应”传导机制推动了宏观价值追求与微观生活需求的沟通与转化。通过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自我教育,党的号召与群众的响应形成传导闭环。
首先是宣传教育的大众化,使党的政策、主张具有“可及性”。第一,内容可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咏语山歌、化妆剧、宣传画,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小调”“斗争秧歌”,解放战争时期的墙报、布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黑板报、鼓动牌等都采用了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理论通俗化、党的主张具象化、党的口号生活化。第二,通信可及。农村的圩场、打谷场、桥头、地头、墙头都是信息载体,字号醒目、语言通俗,简明扼要。农民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革命信息,群众耳濡目染,跟“进过政治学校一样”。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5页。除了广泛性,通信可及还表现为时效性,农村宣传队、读报组、广播台及时将本地、近地、远地及全国时事动态和政策新闻传达到百姓中。20 世纪50 年代,村庄大都成立有3 至5 个读报组,其利用农民的休息时间在街头为民众讲解时事。
其次是引导群众自我教育常态化。宣传教育重在传达,说服教育重在促进转化,“只有说服群众才能取得群众”。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第55页。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看,中国共产党善于用群众的自我教育说服群众,分别是“躬行践履”式的自我教育和树立典型式的自我教育。其一,“躬行践履”式的自我教育。党组织、动员农民参与经济、政治斗争,参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将农民转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体。农民在改造社会的革命活动和生产活动中,也改造着自身,产生了新观念、新品质。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破除农民的迷信思想,共产党主张“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3页。农民通过参加土地革命,看到了自身的力量,丢掉了“救世主”观念,改变了精神上的被动状态。由此,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更加确信,行动响应更加积极。其二,树立典型式的自我教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且表现突出的农民会及时得到嘉奖和表彰,并被树为典型。中国共产党对典型的宣传和推广是一种展演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或组织,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贫农积极分子,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根子”,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模范、模范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致富能手、五好家庭、乡镇之星、和谐村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等。树立典型、宣传典型靠群众来教育群众,用群众的实践引导群众,教育效果良好。
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有效,在于一体化的组织保障。
首先是建立基层组织,确保党的政策、号召延伸到基层。共产党每到一个地方,就着手从当地群众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与群众组织,将思想的火种“种”在农村。中国共产党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团组织,让党具备了基层动员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基层社会整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组织引导农民加入农会,农会全面掌权,掀起了农村革命高潮。抗日战争时期农村的救国会、抗敌协会、青年先锋队、妇救会、儿童团等团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的贫农团、农会对于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共产党建立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系统。一方面,建立组织体系,保证宣传和组织等工作落到基层。1928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中央宣传部、各省宣传部,省以下设立宣传科,支部设宣传干事。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第56页。各地农村结合实际创造性建设基层宣传队伍,如长冈乡设立了乡宣传中队,在每村设宣传小队。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第71页。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通过的第一部党章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党组织为党的基层组织,并规定了合作社所承担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第478页。湖南省委、青海共和县委、安徽庐江县委等都在合作社设立政治副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宣传组织群众日常化。④行龙、梁锐:《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治理(1951—1966)——以农村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实践为分析主线》,《河北学刊》2021年第3期。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下派工作组与基层党组织协同推进工作。工作组的任务是当好“参谋”,帮助基层组织分析问题,而非越俎代庖,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91页。如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工作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合作社工作队等。工作队的主要工作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发动农民的状况,为下一步工作总结经验。上级下派的工作组提供原则性指导,但仍以基层党组织为基本依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再次,“组织下沉”还包括共产党对基层组织的教育与管理的“下沉”,确保党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下沉”最重要的特点是保证组织的群众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网络在农村的全面建立,对基层组织、干部的教育与管理也成为党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如1952 年中央在县区乡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树立反面典型,整顿基层干部作风,提高了党组织的公信力、战斗力。人民公社解体后,有些农村曾呈现组织松散化、农民原子化的苗头,中央鼓励各地探索建立群众自治组织,承担村庄自治事务。20 世纪90 年代,针对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阵地薄弱的现状,中央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并于1999 年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基层工作条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农民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提升。进入21 世纪,在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背景下,中央建立了基层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并以党组织建设“五个好”工程凝聚群众。党的十九大后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乡村振兴需要坚强的基层领导力量。党中央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推进“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常态化,并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将基层干部纳入纪检监察的范围。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不断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有为”“有位”、有效地凝聚群众参与社会变革,其重要的方法论是实事求是。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看,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应势而谋,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经验。
其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表现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因时而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农村的“人地”矛盾,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获得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面临为工业化提供积累与小农经济分散脆弱的矛盾,发展农业合作社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由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由“翻身、分田地”的革命主题,转变为对农民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在动员农民加入合作社、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生产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左倾”思想影响,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文革”的发生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实际,给农民思想带来了混乱。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为务实,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良传统也逐渐得以恢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发展要务,在农村大力开展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取得显著成绩。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农”的持续投入,农村面貌大幅改观,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激发农民主体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了引领作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把握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各个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因时而进”,发挥凝聚群众共识、汇集群众力量的作用。
其二,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表现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因事而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是根据具体的环境,结合群众的情绪、经济状况、思维习惯、语言风格、文化信仰等,切合实际开展说服教育。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群众生活密切关联的牛瘟、禾死、米荒、盐缺等困难都是宣传员对群众进行阶级教育的突破口,彭湃曾用粤东客家方言创作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韦拔群在广西东兰一带也用山歌编写、传唱革命思想和主张。解放战争时期宣传员结合群众诉苦情状,引导群众进行问题归因,加深对共产党土地改革路线、政策的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农村地域特色发明了脍炙人口的经济动员标语,如“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千好万好,下山脱贫最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贫困地区群众的思维习惯、文化观念推进精准扶贫和移风易俗。一百年来,各个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从实际出发,“因事而化”,灵活有效地将党的主张内化为农民的行动指引。
其三,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表现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应势而谋”。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调查研究为党的政策主张提供民众反馈,从而为党的政策调整提供现实依据。如土地革命时期,查田运动中所收集的农村各阶级态度和斗争形势,是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争取农村中间阶级支持的客观依据。抗日战争时期对陕甘宁边区民众意见的调研,推动了共产党精兵简政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承受力的调研,是改革开放政策战略重点、优先顺序的重要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央宣传部开展“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活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65‐766页。为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提供群众反馈。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共产党唤起民众是从感性活动出发的,而非观念活动。感性活动现实的具体的表现是人的需求。共产党一方面重视需求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又引导民众对需求进行反观进而引申出价值。人的反观能力是以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大部分农民的认知能力有限,由此共产党将农民的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互嵌,并探索出一套“号召-响应”传导机制。“号召-响应”机制的机理是可及性与实践性,而可及性与实践性的保障是共产党“组织下沉联系群众”。一百年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有为”、“有位”、有效地凝聚群众参与社会变革,其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所汇集的农民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农村思想政治者应传承经验、开拓创新,要在坚持群众思维、强化精神引领、强健基层组织上有新作为。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可以看到,党的感召力与党对群众生活和思想动态的感知力成正比,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与群众沟通的主渠道。中国共产党坚持深入群众,学于群众。农民运动骨干、宣传工作骨干走向农村,学习群众的语言,体悟群众的生命情感,以群众思维确认中国共产党的群众代表身份。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和说服教育始终坚持群众视角,关注农民头脑中的“前概念”,知道群众想些什么,痛苦些什么。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9页。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了解群众疾苦,还为消除民众疾苦提供“桥梁”和“道路”,由此群众愿意听党召唤并“起而行之”。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发展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思想政治工作赢得历史主动的法宝。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继续坚持群众思维,深入到民众生活中,关心群众困难和困难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田间地头”、做到“炕头、灶头”,而不仅是停留在墙报上、通知上。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宣传内容、教育内容、服务内容上要有“本土”色彩,说服教育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常走动”“常走心”,群众的关切在哪里,说服教育就要做到哪里。
一百年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的大众化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将群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了社会变革,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总体而言,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程中,农民群众主要将物质生活的“小康”作为生活追求。2021 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侧重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质量,满足民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强化精神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要致力于建设具有内生性精神内涵的乡村文化,构筑新时代农民的意义世界和精神家园。另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人的现代化。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感性认识具有复杂性、主观性,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导群众从盲目的感性冲突中觉醒。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把握规律的能力,使群众的认识和行动更加自觉。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政策主张能够深入乡村社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依赖于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重塑了乡村观念系统和组织结构。其中,基层组织是共产党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最基础、最直接、最有力的战斗堡垒。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协会、救国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以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动员群众参加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业合作社在统购统销中作用突出。改革开放后,村民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央推进农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基层组织是党的政策、号召深入群众的最后“基站”,是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的战斗堡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农村基层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活力”“脑力”“脚力”。其一,基层组织要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增进党群互动活力。基层党组织要调动农村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探索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组织体系,加强群众组织力。其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基层党组织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教育基层群众,要将党的重大理论、政策传达到位、执行到位。其三,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以民为本,基层党员干部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听取乡村振兴中的群众意见、群众经验是提高政策民主化水平的基础,基层干部要做到“真调研、勤反馈、出实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