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时间:2024-11-10

刘会怡 王飞 汪亮(通信作者)

436000 鄂州市第三医院外科1,湖北鄂州

436000 鄂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湖北鄂州

髋臼骨折在骨盆骨折中较多见,常因高处坠落、车祸等高能量损伤而致,患者创伤具有复杂性,往往伴有髋关节脱位[1]。针对该病临床主要采取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因手术疗效较差、延误治疗等因素极易增加继发性创伤性髋关节炎风险。临床研究发现,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达12%~67%,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威胁[2-3]。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针对该治疗措施的中远期疗效仍具有一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对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鄂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6 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3 例;年龄27~69 岁,平均(47.26±3.15)岁。研究组男16 例,女12 例;年龄25~68 岁,平均(47.15±3.18)岁。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无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者;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

方法: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予以止痛、抗炎药物,并开展局部康复锻炼。研究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行各项检查,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给予全身麻醉。采取髋后入路(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清除异位骨化组织与增生的关节囊,充分暴露髋臼与股骨头,予以股骨颈常规截骨。暴露髋臼周缘、内壁周围及下方“马蹄窝”,探查骨折愈合情况及骨缺损状况,置入型号适宜的人工髋臼,使用骨水泥固定,检查关节稳定性及对合关系,置入引流管,缝合创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产生。术后1 d引流量<50 mL即可移除引流管,并适当开展康复锻炼,术后3 d 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进行负重锻炼,常规给予影像学检查,探查髋关节功能。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①于治疗1、3、6、12 个月使用Harris 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包含4 个维度,即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肢体畸形,评分为百分制,分值与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4]。②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髋关节Harris评分>90分为显效;髋关节Harris评分70~89分为有效;尚未达到上述指标为无效。③生活质量,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5]。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后1、3、6、12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 治疗12个月对照组 28 67.45±4.67 74.15±4.37 79.58±4.25 84.14±3.12研究组 28 73.68±4.38 79.58±3.94 83.67±4.11 93.67±3.28 t 5.149 4.883 3.661 11.140 P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 精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对照组 28 72.41±3.78 73.68±4.27 70.65±3.67 76.03±3.64 74.23±3.15 77.65±3.54 75.68±3.41 73.58±3.47研究组 28 87.44±2.64 87.82±3.65 85.67±3.72 88.21±3.22 85.67±3.27 88.36±3.15 87.26±3.14 87.68±3.09 t 17.250 13.320 16.354 13.262 13.332 11.960 13.219 16.058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讨 论

髋臼骨折临床较常见,通常是因高能量损伤而致,一期治疗通常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该类患者常伴有脏器损伤,创伤后入住ICU,病情平稳后开展骨科手术,因手术效果差、延误治疗,易增加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风险[6-7]。该类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均存在关节置换手术指征,可给予关节融合等治疗。

髋臼骨折患者继发创伤小关节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骨折后至开展内固定外科手术的间隔时间较长,往往超过14 d,该类患者骨折愈合能力低下,极易出现创伤性骨坏死,进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囊性变。②后侧入路治疗对髋关节周围肌肉损伤严重,导致臀上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分支受损,增加股骨头脱位、股骨头坏死及骨折端营养供给障碍等发生风险,从而加大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③髋臼骨折端复位不佳,例如软骨台阶≥2 mm 或成角≥15°、骨折端位移≥3 mm 等,因复位不良导致骨折愈合不佳极易对关节软骨造成磨损,从而出现骨及软骨坏死,进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8-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可给予药物治疗、理疗等保守治疗,均能缓解疼痛症状,但难以缓解髋关节功能异常状况。予以该类患者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方式能降低瘢痕组织增生、异位骨化等,且能减少畸形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反应,有助于提升假体稳定性,避免感染风险,从而提升手术效果,改善中远期预后。但该类患者术中处理难度较大,需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检查各项炎性指标、贫血程度及白蛋白水平,并在术中观察术区软组织及内固定周围炎性反应状况,若存在软组织炎性破坏,需给予病理切片检查。掌握手术禁忌证,即存在活动性感染、全身状况较差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的患者不适合行髋关节置换术。

此外,患者病情不同,所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而合理规划手术切口,正确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感染的发生,为此术前给予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需对手术操作方案开展全面的评估。内固定对髋臼前方或后方假体的安置存在影响,需将内固定物取出。针对伴有并发症的患者(例如骨不连、骨缺损、异位骨化、骨折严重畸形愈合等),需首先针对其并发症状况开展相应的处理,例如重建骨结构、清除骨化物等,再根据其骨折部位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后入路具有在同一切口去除内固定、处理合并后方缺失的髋臼等优势,但其极易损伤坐骨神经,在瘢痕中暴露,若髋关节不能脱位,截骨会存在困难,对于髋关节屈曲畸形或髋关节活动不良等状况,增加手术难度;前入路手术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减轻坐骨神经受损,在初次置换时,髋关节不脱位也可进行截骨,髋关节屈曲畸形的患者,可给予前方软组织松解等,但前入路不能处理后方的内固定。有临床研究显示,临床髋臼骨折患者以髋臼后壁+后柱缺损较多见,因此后入路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针对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中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即抽取研究样本较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在日后临床工作中需扩大样本量、完善研究设计等,明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远期疗效,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