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0
陈淑芳 梁卫妹 温骏健 黄嘉敏
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何贤纪念医院)普外病区,广东广州
坏死性筋膜炎属于一种软组织感染,病情较为严重,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1],是一种累及皮肤及皮下筋膜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现为患处红斑、肿胀与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皮肤缺血,出现水疱甚至坏死, 危重期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全身症状[2-3]。坏死性筋膜炎以广泛迅速的皮下组织筋膜坏死为显著特点,且病变部位还可能影响腹股沟、肛周、会阴及阴囊,严重者则可能导致脓毒血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可能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多脏器衰竭[4]。因此,对此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本研究探讨配合伤口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何贤纪念医院)普外病区于2017年9月收治1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女,66 岁,身高158 cm,体重45 kg,因“右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红肿并破溃流脓10 d”入院,2017年8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部瘙痒,并用手抓伤后,出现会阴部皮肤红肿并化脓破溃,多次在外院行伤口换药处理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会阴部伤口化脓破溃后,逐渐腹股沟处出现红肿并破溃流脓,伤口疼痛加重后不能行走。2001年7月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
治疗过程和临床转归:入院当天检测血糖为26.7 mmol/L。实验室相关检查:白细胞18.3×109/L,CRP 127 mg/L,白蛋白33 g/L,细菌培养溶血葡萄球菌。影像学检查胸部CT 提示右肺上叶结节,考虑周围型肺癌,并右肺淋巴结转移。腰椎CT 示肺癌骨转移,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显示双侧股浅静脉血栓形成。组织多学科(伤口造口护理专科、营养科、骨科、感染科、内分泌科、呼吸科及康复科)会诊,制定治疗及护理方案。给予留置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抗炎、止痛及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治疗,行术前准备,2017年9月6日行右侧腹股沟区及会阴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留置腹股沟区及会阴部伤口引流管、尿管,进行抗炎、止痛、控制血糖及换药对症处理。于2017年9月14日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接诊患者,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应用自制VSD+银离子敷料治疗,感染控制后使用藻酸盐敷料能有效地收集和管理渗液,控制感染,渗液逐渐减少,无异味,周围皮肤无红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经过40 d精心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出院后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门诊治疗,达到伤口愈合。
做好全身及伤口评估:患者意识清楚,四肢活动自如。BMI 为18.03 kg/m2。双下肢小腿肿胀,小腿围35 cm,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自理能力评分55 分,轻度依赖。压疮风险评分16 分,轻度风险。跌倒风险评分45 分,中度风险。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9 分,极高风险。数字疼痛评分4 分(腰痛)。伤口评估采用TIME 原则,T 组织无活力或活力不足,I 感染或炎症,M 湿度失衡,E 创面边缘[5]。 右侧腹股沟伤口1.5 cm×2 cm,6~9 点潜行18 cm。基底75%黄色,25%红色,黄色脓性渗液。敷料呈渗漏,臭味中度,周围皮肤有浸渍,数字疼痛评分(右侧腹股沟伤口)2分。会阴耻骨联合伤口5 cm×8 cm×2 cm。基底50%黄色,50%红色,黄色脓性渗液。敷料呈渗漏,臭味中度,周围皮肤红、有浸渍。数字疼痛评分(会阴耻骨联合伤口)3分。会阴伤口6 cm×10 cm×5 cm,1~12点潜行5 cm。基底75%黄色,25%红色,黄色脓性渗液。敷料呈渗漏,臭味中度,周围皮肤有浸渍,数字疼痛评分(会阴伤口)3分。
严格消毒隔离,做好感染控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将患者转入单间病房,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按接触隔离规范要求执行,患者物品专人专用,体温计、听诊器及血压计等设置醒目标识。教会患者正确的洗手流程,采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房间各部分,2 次/d。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万古霉素7 d、氧氟沙星7 d、伏立康唑5 d。对伤口细菌进行培养,出院前细菌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10月8日无细菌生长,10月14日无细菌生长,10月10日白细胞8.98×109/L,CRP 23 mg/L。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交叉感染。
做好舒适护理,减轻疼痛,预防其他部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每日使用数字疼痛评分尺及疼痛评估量表每日监测患者疼痛情况,采取物理治疗方法,口服双氯氛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止痛药,2次/d,1粒/次。治疗期间,患者腰部疼痛评分为2分,伤口疼痛为1分,夜间可以入睡,达到止痛的效果。卧床期间,使用运动疗法提供床上脚踏车,3 次/d,20 min/次,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4 000 μg/d。定期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注意有否皮下出血。患者疼痛减轻,感觉舒适,在家属扶行下能进行离床活动。10月10日D-二聚体1.59 mg/L,其他部位没有发生静脉血栓,双下肢小腿肿胀减轻,小腿围33 cm。
营养支持:肺癌及骨转移患者存在热量高消耗,摄入量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治疗期间应给予患者高热量优质蛋白。建立营养师、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多学科团队合作,评估患者情况并制订饮食方案,每日摄入总热量4 534~5 368 kJ,摄入蛋白质0.5~1.0 g/(kg·d),优质蛋白占60%~70%。患者住院期间,由营养科制定食谱,家属按照食谱进行配餐。监测患者血糖,采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每日监测3 次血糖,护士跟进患者每天进食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饮食与胰岛素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1 周后停止输注,过渡至完全肠内营养。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5.7~6.9 mmol/L,餐前血糖7.8~9.7 mmol/L,睡前血糖6.3~10 mmol/L,出前院体重47 kg,BMI 19.03 kg/m2,白蛋白34.7 g/L,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
伤口及管道护理:9月14日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接诊进行伤口处理,根据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情况及排尿时容易污染伤口,拔除两条伤口引流管及留置尿管。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给予过氧化氢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VSD 是一种用于处理复杂创面的高效引流技术,能有效促进创面生长,极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6]。持续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观察局部敷料变硬、局部出血及疼痛、引流是否通畅情况。3~4 d更换一次伤口敷料[7]。保持VSD 连接负压装置后,调节负压值在0.02~0.04 mPa,引流管通畅是保证负压的前提条件,若医用纱块紧贴创面,可见明显引流管管型,则提示负压有效[8]。耻骨联合伤口给予过氧化氢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给予局部填塞优拓SSD,外包棉垫,换药1次/d。会阴部伤口给予生理盐水清洗,给予局部填塞藻酸盐银外包棉垫,2 d 换药1次[9]。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换药处理2 次。2017年10月14日出院时伤口评估,右侧腹股沟伤口大小1 cm×2 cm,6~9 点潜行3 cm。基底100%红色,褐色渗液。敷料呈潮湿,无臭味,周围皮肤无浸渍,疼痛评分1分。会阴耻骨联合伤口已愈合。会阴伤口大小4 cm×2 cm×5 cm,4~6 点潜行5 cm。基底100%红色,黄褐色渗液。敷料呈饱和,无臭味,疼痛评分2 分。住院期间,患者3 处伤口引流充分,未发生管道脱出。出院后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门诊随诊换药,10月23日门诊随诊伤口评估,右侧腹股沟伤口大小0.5 cm×1 cm,9 点潜行2 cm。基底褐红色渗液。敷料呈潮湿,无臭味,周围皮肤无浸渍,疼痛评分0 分。会阴伤口大小:2 cm×1 cm×3 cm,5 点潜行3 cm。基底100%红色,黄褐渗液。敷料呈潮湿,无臭味,疼痛评分1 分。2017年10月30日患者所有伤口愈合。
延续护理服务:运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整合优质执业护士资源,利用其空闲碎片时间,为周边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拓展网络平台健康服务,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健康特征和对护理服务迫切需求,开展中医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上门服务项目。初步汇编“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手册,涵盖“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管理制度、风险防范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建立线上专属护士、线下专科护士库,对出诊人员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经过选拔考核持证上岗。患者出院时,伤口未痊愈,需要每3 d 进行1 次伤口换药,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下单预约专科护士上门服务,患者居家也能得到专业的护理,同时运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随访系统,专科护士与患者家属随时沟通和汇报患者日的饮食、血糖变化及功能锻炼等情况,提供专业的护理建议,全面发挥专科护士作用。
控制感染管理伤口渗液,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防止浸渍皮肤,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担心和焦虑,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使用新型敷料的作用及费用问题,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治疗方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指导患者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及注意保持肛周清洁。观察创面情况,洗澡时避免伤口敷料沾水,渗液漏出时,根据渗液情况选择合适的换药时间,正确使用敷料,可以使伤口缩小或愈合。虽然藻酸盐敷料单次换药费用高于传统换药方法,但因为其能够更快地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总费用显著低于传统换药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10]。
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释放多层次护理人才工作之余的能力,切实为居民提供深入的护理服务,真正将护理延续服务形成长效机制,在保障出院患者离院后的恢复质量、减少重复入院率的同时,有效提高服务护士的获得感,而且不影响医院工作,完善了医院院外服务闭环,实现了多方共赢。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新时期护理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抓住机遇,不断提升护士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宽护理服务渠道,将优质的护理团队和精湛的技术送到百姓家中,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满足患者需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