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0
钱树华 潘彦
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眼耳鼻咽喉科1,云南玉溪
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2,云南玉溪
眼科常见疾病以远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干眼症、失明、视网膜色素变性、结膜炎、飞蚊症、弱视、近视、针眼、色盲及白内障等多见,就诊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1-2]。大多数患者还会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身心健康,针对于此应当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继而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3]。本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和观察,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 例不同年龄阶段眼科患者,根据其年龄差异分为四组,每组20 例。儿童组男11 例,女9例;年龄0~17 岁,平均(8.51±6.24)岁;病程3 d~2个月,平均(18.25±1.98)d;病发位置:左眼9 例,右眼7 例,双眼4 例。青年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18~40 岁,平均(29.34±6.51)岁;病程5 d~2.5 个月,平均(20.96±3.65)d;病发位置:左眼8 例,右眼8 例,双眼4 例。中年组男10 例,女10 例;年龄41~65岁,平均(53.61±6.14)岁;病程7 d~2 个月,平均(21.65±4.19)d;病发位置:左眼10 例,右眼8 例,双眼2例。老年组男9例,女11例;年龄66~85岁,平均(75.58±8.96)岁;病程5 d~2 个月,平均(19.34±1.47)d;病发位置:左眼8例,右眼7例,双眼5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患有眼科疾病;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真实;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在了解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所有患者均具有较高依从能够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②合并重要脏器疾病者;③临床资料缺失者;④中途退出者。
方法:四组患者均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儿童常见眼部疾病以红眼病、弱视、斜视以及近视等为主,导致其眼疾的主要原因与用眼不卫生息息相关,而患病后若未及时发现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则导致儿童视功能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儿童由于年龄小,因此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依从性较差,在陌生环境下极易出现不良情况,对此可在患者诊疗期间让亲近的家属陪伴,鼓励支持患儿,给予其充足的安全感,也可将眼疾相同的患儿安排在同病房,在温馨、亲切的环境下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同时实施注射操作时可通过动画片等转移其注意力[4]。②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青年人群其常见的眼疾以外伤、干眼症以及视疲劳等为主,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与用眼过度,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及高强度运动等因素相关,严重的干眼症可引发角膜炎和睑板腺堵塞等情况出现[5]。此时患者的情绪大多烦躁不安,且得知患有较为严重的眼疾后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6]。并且大多数青年患者不认可医师的诊断结果,拒绝接受治疗,情绪多变,当眼疾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后又盲目乐观,不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导致眼疾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致使其担心、焦虑感愈发严重。对此,护理人员应当保持友好的态度,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简明、清晰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治疗依从性,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和治疗过程中[7]。③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伴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生活饮食习惯转变使得高血压(眼底血管硬化)、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引发眼疾后对其生活、工作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翼状胬肉也较为常见。此年龄阶段的患者心智更为成熟且具有自我意识,但其生理功能正在逐渐衰退,致使其心理压力更加沉重,不仅为工作和家庭忙碌,还需要承担住院期间的费用,致使其极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当以最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支持,肯定其对家庭和工作中的付出、收获等,同时给予其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导其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告知其定期复查血糖和血压,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8]。④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人群由于机体组织器官的衰退使得调节机能有所衰减,其适应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不仅慢性器质性疾病增多,其眼球的结构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生改变,如玻璃体退行性改变造成的老花眼、白内障等眼疾,严重者可导致视功能完全丧失,白内障占全部致盲病的25%~50%。现阶段对于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老年人群患有各种眼底疾病(老年性黄斑病变等),对老年患者视力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也与视网膜病变有着密切联系[9]。老年患者患有眼疾时不仅需要承受疾病带来的极大痛苦,由此也对其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长期则使得老年患者极易出现焦虑、孤独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认为自我价值丧失[10]。针对于此,护理人员应当结合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为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鼓励、关爱以及尊重,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注意称呼、说话的语气等,并认真倾听患者的担忧和顾虑。老年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在陌生环境下受到视力的影响无法自行接受相关检查,由此情绪过于焦虑和不安,担忧其不尽快完成检查会延误手术治疗时间,并且也对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有所顾虑,同时还担心手术医师的专业技能是否高超等,在上述问题困扰下导致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继而也对其血糖和血压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办理入院后应当保持热情、亲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交谈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带领患者熟悉病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等,为其介绍主管医师、手术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等,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听力有所下降,因此交谈期间语速应当放慢,音量可适当提高,当患者未听清楚时可多次重复阐述,让老年患者理解;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应当竭尽所能为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播放PPT 等多元化方式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继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观察指标:观察四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数与心理状态呈反比。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四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比较:四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1 四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指标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儿童组 20 SAS 42.15±4.25 19.01±1.11 23.559 0.000 SDS 39.25±4.61 20.01±1.01 18.232 0.000青年组 20 SAS 40.01±3.96 20.01±0.69 22.251 0.000 SDS 39.34±4.26 18.96±1.25 20.529 0.000中年组 20 SAS 41.35±4.01 19.63±1.24 23.142 0.000 SDS 38.96±3.68 20.15±1.11 21.885 0.000老年组 20 SAS 40.26±4.31 20.13±0.96 20.387 0.000 SDS 39.78±4.01 20.11±1.15 21.086 0.000
四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四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皆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2 四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儿童组 20 11.36±1.45 3.25±1.45 17.687 0.000青年组 20 12.65±2.68 4.25±0.63 11.976 0.000中年组 20 15.11±3.41 8.65±1.47 7.780 0.000老年组 20 14.36±3.21 7.54±2.36 7.655 0.000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其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为明确地指出了护理服务的重要性,而心理护理指的是在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正面积极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影响,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为不同年龄阶段的眼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其研究结果显示,四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不同年龄阶段,护理人员在护理全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因素,帮助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