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11-10

杨丽霞

253400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山东德州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多由打击、车祸、坠落和跌倒等引起,具有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和进展迅速等特点,易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脑外伤的严重程度给患者所造成的损伤不同,通常情况下患者伴随视觉、感觉与听觉等异常情况,意识模糊、昏迷等均是脑外伤的严重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提高死亡率[1]。在脑外伤患者昏迷期间,由于无法正常进食,易出现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而加重病情。早期有效合理肠内营养,可保护患者肠道,改善营养状况,且配合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次选取78 例脑外伤昏迷患者,研究脑外伤昏迷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脑外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9 例;年龄26~74 岁,平均(42.28±3.29)岁;脑外伤原因:跌倒伤8 例,坠落伤12 例,车祸伤19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2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7~75岁,平均(42.24±3.35)岁;脑外伤原因:跌倒伤10例,坠落伤11例,车祸伤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 例,高中及中专10 例,大专及以上22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救治指南》中脑外伤昏迷诊断标准[2];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合并严重多发伤者。

方法:(1)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护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聚乙烯袋中采用微量泵泵入方式,依据患者病情将配置好的营养素注入,针对感染患者,单独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给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感染、渗液等情况,需立即停止泵入,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2)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 为患者放置鼻胃十二指肠管,初始给予葡萄糖、电解质等,然后过渡至营养类制剂,从40 mL 开始均匀注入,1 h 内注完;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酌情增加营养物质,以60~80 mL 为宜。②肠内营养护理:在营养支持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师处理;定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吸出咽喉分泌物,以避免窒息;合理固定鼻胃管,避免发生管道堵塞、弯折和脱落等情况;鼻饲后1 h 内不可吸痰,避免反流;合理控制营养液温度,以38~40℃为宜,避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每次鼻饲前对胃液进行回抽,观察胃液颜色、性质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营养液注入时,需遵循浓度从低到高、量由少到多、滴入速度由慢到快原则,以避免肠胃不适感;干预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胃肠耐受情况,注意是否出现呕吐、胃潴留和腹泻等情况,针对胃潴留患者,暂停鼻饲,并开放胃肠;针对腹胀患者,按摩腹部、肛管排气等。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①护理满意度:自制满意度问卷,共10 个问题,采取六级评分法,总分50 分,评分>39 分为非常满意;25~39 分为基本满意;<25 分为不满意[3];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营养指标:干预前和干预后7 d,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5 mL 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待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和血浆白蛋白(Alb)[4]。③免疫功能:干预前和干预后7 d,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5 mL 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待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CD4+、CD4+/CD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5]。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PA、Hb和Al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Hb 和Alb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Hb 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PA(pg/dL) Hb(mg/dL) Alb(mg/d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9 125.06±12.25 138.65±15.22* 103.44±15.22 113.26±20.16* 30.08±6.71 34.02±7.11*观察组 39 125.12±12.16 207.58±17.55* 103.15±15.34 130.38±22.28* 30.12±6.45 40.55±8.65*t 0.021 18.530 0.083 3.558 0.026 3.642 P 0.982 0.000 0.933 0.000 0.978 0.000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干预前,两组CD4+、CD4+/CD8+、IgG 和Ig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4+、CD4+/CD8+、IgG 和IgA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D4+、CD4+/CD8+、IgG 和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s)

组别 n CD4+(%) CD4+/CD8+ IgG(g/L) IgA(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9 32.16±8.15 38.65±8.55* 1.53±0.66 1.85±0.55* 9.88±1.98 11.35±2.02* 2.37±0.57 2.76±0.77*观察组 39 32.11±8.24 43.71±9.05* 1.52±0.78 2.26±0.68* 9.85±1.94 13.66±2.06* 2.38±0.65 3.15±0.86*t 0.026 2.538 0.061 2.927 0.067 5.000 0.072 2.109 P 0.978 0.013 0.951 0.004 0.946 0.000 0.942 0.038

讨 论

脑外伤是临床的常见的头部创伤,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意识丧失的重要原因,患者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常伴随昏迷症状,导致长时间意识障碍。脑外伤昏迷患者可对自身营养消耗产生影响,同时影响机体基础代谢,增加机体对于营养需求量,而患者又难以正常进食,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6]。分析原因,由于患者发生脑外伤后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合成代谢迅速下降,而分解代谢不断增加,每天所需消耗能量是正常状态的2倍,由此出现营养不良情况。目前,临床对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营养方式主要干预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其中肠外营养难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而肠内营养不仅能为患者机体提供充足营养,还能对胃肠道激素生成和分泌产生具有促进作用,可保护肠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进而改善黏膜功能。同时,肠内营养还可避免菌群失调,促进肠道细胞分泌大量IgA,以改善免疫功能。大量研究证实,早期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可促进患者及早康复[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更高,干预后PA、Hb、Alb、CD4+、CD4+/CD8+、IgG 和IgA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直接为胃肠道提供营养,有利于维持患者消化系统正常功能,不仅能为机体提供营养,还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以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目的[8-9]。同时,对胃肠道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避免细菌移位,促进胃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释放,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治疗费用,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但肠内营养护理无法长时间实施,易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衰退,进而加重机体胃肠道负担,不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脑外伤昏迷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