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11-11

李顺霞

277533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一科,山东滕州

精神分裂症是人类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目前,还没有明确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确切原因。患有此病的患者沟通能力差,易产生幻听,恢复正常需要较长时间[1-2]。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日新月异,优质护理已成为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的共同追求。高质量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2 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各31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1例;年龄23~58岁,平均(45.66±2.45)岁;病程2~11年,平均(4.21±0.78)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6 例,初中学历7 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8 例。常规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45.56±2.35)岁;病程2~11年,平均(4.25±0.69)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7 例,初中学历7 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7 例。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②均为首次发病;③患者本人与家属均在知情下参与研究,自愿配合各项检查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

排除标准:①存在心境障碍或语言障碍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⑤依从性差且经干预后仍无效者。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原因、发病后的表现、危害性、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详细为患者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方式有所了解,向家属交代相关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尽量多参与社会娱乐活动,日常生活自理,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也可让家属对其用药进行监督,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讲述如何应对,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定期组织患者学习,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住院感到厌倦、希望早日回家、回归社会、自卑怕被人看不起的心理特点,采取示范引导、培训互教及互相监督,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社会劳动技能康复训练,纠正不良行为。②演示护理。演示教学是训练患者重新学会正确的行为姿势,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鼓励患者模仿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医护人员向患者展示与不同人群交流的礼仪、礼貌和行为,以及在交谈过程中脸部表情与来宾的距离;演示正确的走、坐、站的姿势;让患者认识到衣着整洁,爱护他人及卫生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流,鼓励患者模仿和学习;在患者达到一定效果后,反复强化,最终使患者重新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技巧。③动作训练。练习始于行为、姿势和日常生活。教导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和大小便;制定详细的生活安排时间表,早晨起床、铺床、洗澡、吃饭、洗碗、分组活动及晚上睡前洗脚;通过演示、培训和指导,培养患者自己动手能力;每天早上和下午,患者学习与其他人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护士在检查指导的同时,鼓励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及批评与自我批评。④加强特权奖励。在患者行为、体位恢复,能照顾其日常生活及与他人沟通时,给予特权奖励。患者在得到医护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进出病房,不穿休养服,自由外出购物;向其家属通报病情的进展,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与患者交流出病房后所见所感,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学习与训练;医务人员可与患者共餐并按照AA 制结账,体现医患人格平等,这也是使患者有信心消除悲观情绪的一种方法。

观察指标:精神分裂症护理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分值越低越好,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分值0~50分,越低越好。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记为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护理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护理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护理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护理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n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常规组3194.13±10.3456.67±2.1227.33±1.2214.16±1.12观察组3194.68±10.5633.21±1.6127.42±1.137.62±0.24 t 0.20749.0670.30131.790 P 0.8370.0000.7640.000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可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临床将精神分裂症分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典型症状为意志力减退、情感淡漠,可造成其认知功能缺陷等,不仅会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还会使其社会功能严重退缩。由于阴性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患者忽视,而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临床多采取药物等方式治疗,而大多数患者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依从性逐渐下降,一旦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还可能导致过度镇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可能够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仅依靠药物治疗病情控制效果并不理想。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十分重要,决定着患者是否能顺利回归社会,能否降低后续复发率,若护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从目前情况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临床表现为情绪淡漠、思维迟钝、自我效能较低及伴有其他并发症。

高质量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高质量护理能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提供有效的针对性服务,通过实施责任制护理,能确保责任到人,避免出现护理漏洞和缺陷。心理护理是高质量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工作的关键环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4]。精神疾病多在青年时期发病,发病速度较慢,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药物或物理治疗后,精神症状逐渐缓解,自理能力逐渐恢复。由于其性格、社会偏见或其他心理因素,可导致其回归社会后信心不足,产生自卑、焦虑及紧张的心理,对其身心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生活质量[5-6]。

在精神康复医学中,心理护理的作用甚至超越了药物。精神治疗既要有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精神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精神疾病患者的常规护理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唯有如此,才能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精神患者早日康复。加强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行为规范,促进劳动技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变得自信、坚强、积极向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接受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其早日康复[7-8]。在本次研究中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察组精神症状以及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在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施以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了正确的疾病认知,患者能够勇敢、正面地面对自身疾病,有了正确的思想信念,在治疗期间信心有所提升,自卑感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我存在价值,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病情有所好转,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心理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