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黄少曼 韩巧琳 林凯胜 韩红 罗世炜(通信作者)
518000揭阳市人民医院院感科1,广东揭阳
518000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广东揭阳
脑卒中为脑血管的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恢复慢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肌肉萎缩、肺部感染[1]。相关资料显示,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约为25%,大多数肺部感染患者最终可发展为多脏器衰竭,增加临床护理难度。寻找降低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率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脑卒中卧床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肺部感染,降低肺功能,严重者可引起肺通气障碍,引起肺部感染。且胃肠道蠕动及吸收功能长期卧床不起者,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将逐渐下降,其他生理功能也将下降。与非长期卧床患者对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高[2]。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训练对预防脑卒中康复早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报告如下。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院感科收治的80 例脑卒中康复早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 例。试验组男29例,女11 例;年龄41~77 岁,平均(56.78±5.12)岁;发病时间1~48 d,平均(25.64±7.12)d;疾病类型:出血性脑卒中23 例,缺血性脑卒中17 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 例;年龄42~78 岁,平均(56.78±5.01)岁;发病时间1~51 d,平均(27.39±8.06)d;疾病类型:出血性脑卒中25 例,缺血性脑卒中15 例。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40~80岁;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脑卒中急性期者;②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③近6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④既往有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史。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加强患者日常饮食干预,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保障营养供给,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主动、被动及助力运动等康复训练,并针对不良情绪患者加强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体态语言功能的训练。脑梗死患者多有肢体偏瘫、活动能力差及语言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护理应尽早进行,尽可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a.评估患者肌力,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活动范围和时间,活动量不可过多,要循序渐进,一般按关节活动范围,从健侧到患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尤其要注意肘关节、手指、踝关节的运动强度为被动-辅助-主动。康复期可在床上进行,分阶段练习站立和行走功能。主动式和被动式交替进行,避免全身肌肉疲劳。每次练习前都要按摩10 分钟,一般是手掌接触四肢,由上至下。b.坐、立、步:以半卧位(床抬30°),无眩晕、心悸等症状时以坐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可以平躺在床上,然后站在床边,先以单侧下肢负重,逐渐过渡到双下肢负重。两手立立-单手立立-无手立立达到三级平衡。只要患者能够独立站立,保持平衡,就可以开始大步行走,逐渐达到独立行走。c.训练上肢:运用健身球等训练器械,练习屈、伸、内旋、外旋、内收及外展各关节,逐步恢复手指的运动能力,此外,还可以学习算盘、打结及翻书等,重点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d.语言训练:失语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更甚者易致运动功能障碍,故尽早实施康复护理显得至关重要,指导患者非语言沟通技巧,全面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将逻辑与语言相结合进行锻炼。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具体方法如下。a.呼吸肌连续训练:采用肺功能训练器对患者呼吸肌进行训练。b.缩唇呼吸:闭嘴并鼻吸气,收缩嘴唇后再呼气,气体经狭窄口型缓慢呼出。c.腹式呼吸法:卧床时呈水平体位,将手放置于腹部,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深呼吸时闭嘴鼻呼吸,以养成平稳、缓慢的腹部呼吸习惯。
观察指标:①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护理前后焦虑状态,该量表满分100 分,<50 分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②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其生活质量,评分范围为0~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呼吸功能:护理前后采用MSA99 台车式麦邦肺功能测定仪(山东博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监测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④住院时间比较;⑤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功能比较:护理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功能比较(±s)
组别nSAS评分(分)生活质量评分(分)FVC(L)FEV1(L)PEF(L/S)试验组40护理前63.81±14.3863.12±7.561.83±0.421.82±0.213.34±0.51护理后41.06±13.2595.89±4.063.71±1.213.34±0.345.74±1.11对照组40护理前62.57±14.2663.46±8.421.82±0.421.81±0.223.32±0.52护理后51.63±10.5783.67±6.782.44±0.762.57±0.244.51±1.01 t/P组间护理前比较0.387/0.6490.190/0.8720.1060.2080.174 t/P组间护理后比较3.994/<0.0019.780/<0.0015.62111.7015.184 t/P试验组护理前后比较7.358/<0.00156.782/<0.0019.28324.05612.426 t/P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3.898/<0.00130.217/<0.0014.51614.7646.625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率比较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的脑供血障碍,又称脑卒中,其具有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3],对中老年人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生率随之增高,因此脑卒中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4]。脑卒中后,局部脑功能重建可有效恢复脑部功能,以脑的高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经学习与训练增强脑部可塑性,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对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5-6]。
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因肺部充血、反复咳嗽等症状,可使其纤毛运动减慢,导致腺体增生,同时由于卧床时各种外部因素易造成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有效地干预,促进患者康复[7-8]。肺感染患者一般体温会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痰液增多,痰质改变,为确诊肺部感染,还需配合胸部X线检查,确认肺部病灶内有网状阴影,肺部纹理变厚、变模糊,中下两肺为主要病变部位,这可能导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积极鼓励和帮助患者坚持呼吸训练,评价呼吸训练效果,为调整呼吸训练方法和呼吸训练强度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9-10]。
综上所述,呼吸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康复早期卧床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焦虑情绪,并改善其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肺部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