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剂量红霉素与多潘立酮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4-11-11

金露

415300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儿科,湖南 石门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主要是人体上腹部出现持续性的不适症状,同时临床检查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FD高发人群是儿童,导致患儿出现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腹痛、反酸、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患儿有可能出现厌食、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其智力发展与身体发育,同时还会对患儿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有关研究显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儿童每天摄取的零食量显著提高,其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儿童FD 发病概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既往临床针对儿童FD 主要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或者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虽然能够缓解患儿腹痛、腹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但是整体疗效欠佳,且如果长期单独服用容易出现耐药性。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剂量红霉素(EM)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FD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石门县人民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82 例FD 患儿,根据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1 例,男22 例,女19 例;年龄1~9 岁,平均(5.36±1.06)岁。试验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1~8 岁,平均(5.44±1.0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根据FD 相关诊断标准确诊;②存在持续的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嗳气等症状,且患儿在进行排便之后这些症状没有任何改善;③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消化性系统疾病者;②属于先天性心脏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对本研究使用到的药物存在过敏史者。

方法:对照组单独采取多潘立酮混悬液(国药准字:H10910084;规格:1 mL:1 mg×100 mL/瓶;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患者每次用药0.2 mL/kg,3 次/d,餐前用药。试验组采取小剂量EM 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多潘立酮混悬液用法与对照组的相同,小剂量EM(国药准字:H3102060;规格:0.25 g,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每次用药3~5 mg/kg,1 次/d,餐前20 min 口服。所有患儿均连续用药治疗1周。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①显效:FD 症状完全不见,胃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②有效:FD 症状获得了很大的改善,胃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获得了很明显的改善;③无效:FD 症状与胃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都没有很好的改善,甚者发生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3)对比两组患者胃动力学相关指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指数等。(4)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胃动过缓、胃电节律异常、腹泻、乏力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试验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组别 n 腹痛 腹胀 食欲不振对照组 41 3.45±0.62 3.32±0.45 4.22±0.66试验组 41 2.55±0.53 2.11±0.43 3.04±0.58 t 7.065 2 12.447 9 8.599 3 P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患儿胃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治疗之前,两组的各项胃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胃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胃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时间 胃窦收缩幅度(mm) 胃窦收缩频率(次/min) 胃窦运动指数对照组 41 治疗前 0.24±0.09 2.62±0.59 0.71±0.19治疗后 0.29±0.02 3.41±0.80 1.12±0.16试验组 41 治疗前 0.25±0.08 2.61±0.58 0.70±0.18治疗后 0.36±0.11 4.33±0.92 1.35±0.22 t/P(组间治疗前) 0.531 8/0.596 4 0.077 4/0.938 5 0.244 6/0.807 4 t/P(组间治疗后) 4.008 9/0.000 1 4.831 8/0.000 0 5.413 8/0.000 0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对照组中,胃动过缓2 例,胃电节律异常2 例,腹泻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7/41);试验组中,胃电节律异常1 例,腹泻3例,乏力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1%(8/4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1 6,P=0.775 2)。

讨 论

FD 属于一种症候群,其发病概率占据所有消化系统疾病病例的20%~40%。导致FD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界各类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另有一种新观点认为小儿FD 的产生主要是小儿胃排空时间推迟或是发生停滞,并因此导致小儿出现十二指肠反流症状。目前临床还没有确定FD 的发病机理,有研究显示,小儿FD 发病的具体机制,大多数医学学者认为与人体消化道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胃酸分泌异常、患儿个人饮食结构等存在相关性[2]。

药物是治疗小儿FD 的主要手段。多潘立酮具备显著的为胃动力促进作用,止吐效果良好,能够对消化系统产生直接的特异性作用,以此帮助人体提高胃肠蠕动能力,消除消化系统存在的动力障碍问题;此外,多潘立酮还能够帮助FD 患儿获得更快的胃排空速度,有效改善人体胃动力,缓解胃酸给胃黏膜带来的损伤[3]。但长期临床实践可知,多潘立酮长时间单独服用还易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近年来有较多的人类及动物试验显示,EM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促进胃肠的运动。EM 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具备抗菌作用,因此经常被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中,一般被用来治疗革兰阳(阴)性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感染疾病[4]。有关研究显示,EM 能够与胃动素受体进行有效结合,在空腹状态下便能够诱导产生消化间期移动性运动复合波,有效促进及增强胃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提高人体的胃肠蠕动功能[5]。胃动素能够对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进行启动,同时引起移行性复合运动,在移行性复合运动期间能够促使幽门、胃窦收缩力达到最大化,排空胃部内无法消化掉的大颗粒固体食物,且还能够把胃部内的黏液、细菌以及脱落的细胞清除掉,具备“胃肠道清道夫”的美称。另有研究发现,EM 还能够促使下段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增加,预防胃内容物的反流,具备显著的调节免疫或者抗炎作用,以此改善患儿的反流症状[6]。此外EM 还具备显著的促进胃肠动力,分析原因是因为这种药物的衍生物分子中报告含二甲氨基团、14 氮内酯环,这两种分子具备的空间结构和胃肠动力药极为相似,因此,这种药物能够很好地促进患儿的胃肠动力。但有临床研究报告,大剂量使用EM 会导致人体肠胃发生过度的收缩,并导致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7]。有研究显示,EM 剂量比常规抗感染的剂量低时,能够对胃动素受体进行有效激动。因此,临床开始推荐使用小剂量EM 治疗疾病[8]。

本研究采取小剂量EM 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FD 疾病,结果显示,试验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尽快消除FD 患者的症状,促使患者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而临床实践可知,儿童出现FD 主要与其消化道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存在密切相关性。本研究试验组的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指数等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胃动力水平。本研究统计两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现试验组出现的胃动过缓、胃电节律异常等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小剂量EM 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FD 疾病具有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小儿FD 采取小剂量EM 结合多潘立酮来治疗获得的疗效佳,可以快速地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动力,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