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模式的创新分析

时间:2024-11-11

刘亮

410600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 宁乡

基层卫生人员是指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其专业水平的高低与临床诊治服务和护理质量息息相关[1]。许多基层卫生人员虽进行过高等学校系统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具体工作流程相对陌生,在为患者进行服务时极易出现疏漏之处,影响患者诊治服务质量[2]。故需要采取合适的培训方式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专业水平,熟悉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基层卫生人员100名,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在宁乡市人民医院的基层卫生人员100 名进行分析,以随机抽样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 例,男28 例,女22例;年龄22~28 岁,平均(25.00±2.00)岁;体重48~83 kg,平均(65.06±3.22)kg;学历信息:大专学历20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30 名。试验组50 例,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2~28岁,平均(24.00±1.00)岁;体重48~82 kg,平均(64.93±3.25)kg;学历信息:大专学历21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9 名。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在宁乡市人民医院工作的卫生人员;②对此项研究完全了解,且自愿加入的卫生人员;③一般基础资料均有所记载的卫生人员。

排除标准:①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卫生人员;②对话交谈能力较差的卫生人员;③犯过重大医疗事故的卫生人员;④研究积极性不高的卫生人员。

方法:(1)对照组基层卫生人员应用传统培训模式,主要是由培训教师为研究对象口头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践操作,让研究对象自行观察学习,并在培训期结束前1周展开双向考核,以此了解培训效果,及时查缺补漏,为日后工作和培训做准备。(2)试验组基层卫生人员应用创新型培训模式。①选取培训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点:a.接受省级及以上师资培训机构的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b.理论师资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师资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有2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历;c.有临床带教能力和经验,掌握和熟悉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要求;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e.热心于教学工作,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至少每3年参加1 次师资培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f.每季度指导或参与基层卫生实践工作≥3 d。②明确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腹泻、腹痛、泌尿道感染、贫血、关节炎、肩周炎、结膜炎、急性咽喉炎、带状疱疹、皮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护理、老年病管理的基本知识、中医技能及家庭医生签约等。③准备培训场所。主要包括模拟诊室、模拟病房、综合技能实训室、急救技能实训室、中医技能实训室、库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办公室等。所有培训场所均需要配备相关仪器和设备,准备好培训所需用品,以确保培训顺利进行。④展开具体培训。主要包括专题集中理论培训、临床跟班实践、网络在线学习等方法进行培训,其中专题集中理论培训时长共3 d。再进行临床跟班实践,即基层卫生人员在培训基地跟班进修学习,时长共27 d。⑤进行专业考核。由特定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既对研究对象的培训收获进行测评,又对培训老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制定改进策略,不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培训服务质量。

观察指标:对不同组别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后的专业考核成绩、工作能力、培训满意度进行统计。①专业考核成绩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成绩、专业实践操作成绩。评估工具为本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培训后专业水平越好。②工作能力包括疾病诊治能力、护理服务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言语沟通能力等,评估工具为本此研究自拟评分标准,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培训后工作能力越强。③培训满意度包括对培训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 种评价,评估工具为本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非常满意:90~100 分;比较满意:70~89 分;不满意:0~69 分。培训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人数×100%。

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检测,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研究对象专业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培训后的专业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专业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专业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n 专业理论知识成绩 专业实践操作成绩试验组 50 95.98±3.12 96.01±3.13对照组 50 92.06±3.95 92.14±4.07 t 5.506 7 5.329 7 P 0.000 0 0.000 0

两组研究对象工作能力比较:试验组培训后的疾病诊治能力、护理服务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言语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工作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工作能力比较(±s,分)

组别 n 疾病诊治能力 护理服务能力 应急处理能力 言语沟通能力试验组 50 23.16±1.04 23.13±1.02 23.25±1.07 23.12±1.05对照组 50 21.38±1.95 21.42±1.98 21.47±2.04 21.40±1.97 t 5.695 2 5.428 8 5.463 8 5.448 1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研究对象培训满意度比较:试验组培训后的对培训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27 例、22 例、1 例,培训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研究人员培训后的对培训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21 例、21 例、8 例,培训满意度为84.00%。经过对比后,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基层卫生人员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很多基层卫生人员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无菌理念相对薄弱,仅能够满足基础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无法胜任复杂病情的诊治服务,对新型医疗器械无法使用,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影响其生命健康[3-4]。科学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上述情况,提升基层卫生人员专业水平。传统培训模式虽有一定培训效果,但具有局限性,忽略研究人员主体性,缺乏实践经验[5-7]。而创新型培训模式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方式,主要包括选取培训教师,明确培训内容,准备培训场所,展开具体培训(专题集中理论培训、临床跟班实践、网络在线学习等方法),进行专业考核等内容,有效丰富基层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增强其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培训质量,使用价值较高[8-10]。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研究对象培训后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为(95.98±3.12)分、专业实践操作成绩为(96.01±3.13)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运用创新型培训模式能够丰富卫生人员专业知识、训练卫生人员操作能力,为日后相关工作夯实基础。试验组研究对象培训后的疾病诊治能力为(23.16±1.04)分、护理服务能力为(23.13±1.02)分、应急处理能力为(23.25±1.07)分、言语沟通能力为(23.12±1.05)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运用创新型培训模式能够锻炼卫生人员疾病诊治能力和护理服务能力,便于更好地为患者诊断疾病、判断病情,并开展合适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同时,还可提高卫生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言语沟通能力,有利于增进医患关系,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由两组研究对象培训满意度比较可以得出,试验组对象培训后的培训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说明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运用创新型培训模式能够提升培训服务质量,且在卫生人员方面获得认可,培训意义较好。

综上所述,对基层卫生人员使用创新型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的效果更好,能够丰富研究人员专业知识,增强研究人员工作能力,提高培训服务质量,值得使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