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4-11-11

陈周雪

563000 贵州航天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我国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临床中,脑梗死是急性和多发的危重疾病之一,致残率比较高,严重扰乱患者日常生活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脑梗死主要表现为丧失语言、个人行动能力和精神认知障碍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2]。本文主要探讨在临床上使用丁苯酞对患者脑梗死进行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贵州航天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救治的42 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盲选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21 例,男15例,女6 例;年龄57~80 岁,平均(61±3)岁;小学文化3 例,初中文化5 例,高中文化6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7 例;病程3~20 d。对照组21 例,男14 例,女7 例;年龄56~81 岁,平均(62±2)岁;小学文化2 例,初中文化4 例,高中文化5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10例,病程3~21 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2018版)标准;②年龄>55岁;③无对药物过敏者;④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20 分;⑤家属及患者支持和同意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并报本院医学委员会且也获得批准。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既往病史者;②精神认知障碍者;③对丁苯酞过敏者;④脑出血者;⑤肝肾功能不全者。

方法:医院在接收患者后,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咨询,并通过现代化的医学手段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做好各种预估,包括脑核磁共振检查、心胸CT 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做好脑卒中概率评分、RANKIN 改良量表(mRS)、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评估、并做好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等,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医治方案。两组都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635;规格100 mg)进行常规医治,口服100 mg/d/次,配合使用20 mg 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819,规格:10 mg)治疗,每晚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100 mL/次,2次/d,7 d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包括疗效、神经功能等。采用脑卒中量(NIHSS)进行评分,包括语言障碍、感觉意识、上下肢肌力、面瘫等,分值与患者恢复程度成反比,神经受损功能恢复越好,则所得分值越低,表明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越少。临床疗效: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45%≤NIHSS 评分<90%,伤残度为1~3 级;②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18%≤NIHSS<45%;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有效改变或无改变,NIHSS 评分<18%。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用Barthel 指数对日常生活的自控能力进行评分,包括穿衣、进食、上下楼梯、洗澡、大小便及日常行走等,每项按照严重程度计分,满分100 分,生活能力恢复越好,评分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展开t检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及60 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s,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60 d后观察组 21 22.47±4.28 15.76±2.82 10.32±2.21对照组 21 23.27±4.32 20.26±3.25 14.76±2.46 t 0.602 9 2.875 5 6.152 8 P 0.550 0 0.006 4 0.000 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及Barthel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NIHSS Barthel NIHSS Barthel观察组 21 7.88±2.52 41.35±5.36 5.19±2.12 63.57±6.85对照组 21 7.75±2.32 41.27±5.24 6.78±2.20 54.89±5.56 t 0.173 9 0.048 9 2.384 9 4.508 6 P 0.862 8 0.961 2 0.021 9 0.000 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率为52.38%,有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效率为38.09%,有效率为38.09%,总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讨 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液突然供给不足或者减少、突然停止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供血障碍,造成脑组织中部缺氧、缺血而导致相应的局部脑组织坏死[3]。在人体表现出不能行走、不能言语、反应迟缓和感觉部分失灵的症状。急性脑梗死具有极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现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病症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全部的脑血管病中,急性脑梗死占60%~80%[4]。发病后,多数人会丧失独自生活能力,需要别人照顾,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后果,增加了家庭负担。因此,在发现脑梗死时,要及时治疗,在48 h内治疗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多发生在晚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脑神经功能受损等现象。数据表明,血黏度高和脑动脉硬化的人更容易发生急性脑梗死[5]。所以,在治疗时,要想办法延长脑组织缺血区域的细胞存活时间,这是治疗最关键的一步。我国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采用丁苯酞注射液[6]。丁苯酞是脂溶性的合成药物,能穿过血液屏障直接对要治理的目标发生作用,可以使脑血流量增加,从而实现侧支微循环重建,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是现阶段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属于国家一级新药。作为绿色药物,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多种药理作用。使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功能,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保护神经元的缺陷。

丁苯酞的来源是芹菜籽,是从芹菜种子中分离出来的。在临床上有以下作用:①抑制神经元凋亡,缺血的神经区域再灌注导致内部质网功能损伤,抑制神经元死亡时间。患者接受丁苯酞注射后,可对神经细胞线粒体产生作用,提升过氧化物歧化酶、Na+-K+-ATP 酶和Ca2+-Mg2+-ATP 酶活性,延缓或者避免脂质过氧化,能够控制电子传递链释放C 细胞色素,促使caspase-3 活性下降,缺血的大脑区域新陈代谢和微循环系统得到改善,使缺血区的脑血流量得到有效增加,最终改变神经细胞死亡速度。②保护受伤神经细胞:丁苯酞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并能进一步减少脑梗死的面积。③抗自由基作用:由氧自由基引起的过氧化脂质是缺血性脑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原因。缺血后再次灌注,受多原因影响,自由基的形成明显超出了机体的保护屏障作用,最终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DNA 等组织受伤。丁苯酞药物中的所含的NBP 可以帮助产生直氧自由基,起到抗自由基的作用。④通过提高神经细胞ATP 活性和线粒体复合酶Ⅳ活性,保护线粒体,对延缓脑梗死的产生和延长脑梗死后的存活时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研究证明,丁苯酞能有效保护线粒体功能,能有效提高患者脑血管中一氧化氮蕴含量和前列腺素的质量,并能抑制谷氨酸的释放,能够降低患者细胞中钙和花生四烯酸的稠度[7]。此外,该药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提高抗加氧酶活性,抑制炎性反应,进而促进脑组织缺血区域微循环的重塑,加大缺血区域的脑灌注,提高缺血的耐受性。因此,它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必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丁苯酞在临床使用上,有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肠胃道不适、尿路感染、肝功能异常、胸闷或过敏性皮炎等。因此在使用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时,要时刻关注患者状态,重视患者的身体状态,严格控制不良反应,为治疗取得好的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丁苯酞滴剂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从本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临床治疗中,丁苯酞具有优势。同时,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够减轻了患者和家庭的负担[8]。

由此可见,丁苯酞在救治急性脑梗死临床中效果明显,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减少了患者后遗症,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