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金鹏 蒋小燕
100031 北京急救中心急救科,北京
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病因是高血压,致病因素是情绪波动或外界因素,病理表现为脑内动脉发生破裂,症状有颅内压升高、呕吐与眩晕等,严重者伴有呼吸道梗阻。HCH 的疾病进展迅速,需要立即给予治疗,以改善预后。
临床多通过院内急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可能错失最佳救治时机[1]。为此,需高度重视院前急救治疗,以尽快控制血压,有效降低颅内压,缩短急诊科等待救治时间。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专业性联合院内急救的绿色通道开放,可以使患者尽早就诊,尽快接受抢救,进而降低死亡风险。为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治疗的HCH 患者82 例,用于分析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对于HCH 患者的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HCH 患者共82 例,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1 例,年龄42~87 岁,平均(58.15±1.65)岁。对照组41 例,年龄41~89 岁,平均(58.58±1.4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急诊CT 诊断为HCH;合并意识障碍和头晕等脑出血表现;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蛛网膜下腔伴有自发性出血;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外伤导致脑出血;转运过程中死亡。
方法:试验组采取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治疗。①院前急救流程:医护人员接到出诊通知后立即抵达现场,评估患者的肢体、意识状态,向家属询问患者病史,预测病情严重度。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将呼吸道内部异物及时清理,保证其通气量。若患者呕吐则使其头部偏于一侧,予以吸痰等处理,将义齿取出,避免口腔内异物堵塞呼吸道。为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若病情严重则在转运期间气管插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立即创建静脉通路,根据“三查七对”制度核对所用药物信息,转运期间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血压与血氧饱和度监测,尽量在救护车内进行供氧和简单抢救治疗。在转运途中通知多个科室,如检验科、CT 科等,使其做好急救准备。②院内急救流程:患者入院后建立静脉通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至ICU 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后准备病房。医护人员结合病情备好器械与药物,可联系应急小组以及时救治患者。转运前进行呼吸道护理,准备简易呼吸机,若失血量较多则备好静脉留置回路,可微量泵入药液,维持相对稳定的生命体征。转运期间应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获得其配合。若转运过程中患者的体征异常波动,需立即处理。
对照组只采取院内急救治疗,流程同试验组。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急救反应时间。记录发病-急诊科救治时间、急诊科初步治疗时间、予以特殊检查时间、采取专科对症治疗时间、发病-专科对症治疗时间。③功能指标。随访1年,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进行评估,含大小便、吃饭、穿衣等维度,共计100 分,生活能力与分数表现为正相关。运动功能选择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含上肢与下肢功能,共计100 分,运动功能与分数为正相关。神经功能选择神经缺损功能量表进行评估,共计42分,神经功能与分数为负相关。④并发症。急救过程中与3个月后,观察发热、偏瘫失语、气道阻塞、脑疝与中枢性衰竭等并发症。
疗效评价标准:①疗效显著:急救后可基本独立生活,症状消失;②初见疗效:急救后症状明显好转;③植物状态:急救后未清醒,诊断为脑死亡;④死亡:急救后患者死亡[2]。总有效率=(疗效显著+初见疗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试验组的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s,min)
分组 n 发病-急诊科 急诊科初步 予以特殊 采取专科对症 发病-专科救治时间 治疗时间 检查时间 治疗时间 对症治疗时间试验组 41 20.45±3.95 16.28±2.54 17.26±4.52 8.45±0.68 52.26±3.44对照组 41 36.01±3.87 27.51±2.44 19.65±4.31 9.27±0.71 82.15±3.72 t 18.017 20.416 2.450 5.341 37.774 P 0.000 0.000 0.016 0.000 0.000
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指标评分:随访1年,试验组的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功能指标评分比较(±s,分)
分组 n 生活能力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试验组 41 75.68±5.24 68.47±7.05 14.59±7.28对照组 41 55.48±5.17 52.95±5.78 19.78±7.19 t 17.571 10.901 3.248 P 0.000 0.000 0.00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的并发症率为4.88%,远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HCH 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类型,病情十分危重,致病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等。有研究显示,高血压常合并脑内动脉变性,使得脑内动脉发生脂质透明样变性等病变,若患者情绪过于波动则可能因血压骤升造成动脉瘤破裂等情况,进而使脑组织内严重血肿[3-4]。HCH 属于脑实质出血,病情极不稳定,患者多伴有头痛和昏迷症状,甚至会造成循环与呼吸系统衰竭。该病患者发病突然,在紧急救治过程中的风险较高,容易出现意外[5]。而急救延误或是抢救操作不当则会造成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为此,需要合理化选择急救模式,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6-7]。院前急救可以在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基本掌握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等现场急救,目的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排除疾病迅速恶化的危险因素。院内急救要求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患者信息,联系检验科人员,使其做好相关检查工作[8]。转运期间,需要时刻关注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体征平稳。绿色通道可以使患者直接转至ICU 科室接受治疗,缩短治疗等待时间。院前与院内急救具有预见性,需要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辨别风险事件[9]。为保证急救过程顺利且高效,需要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使其掌握急救技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准确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急救效率。
本研究中,试验组的救治总有效率、急救反应时间、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情况,获得较佳预后。
总之,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可以保证HCH 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进而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