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时间:2024-11-11

李江涛

443200 枝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宜昌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症状表现以全身发热、腹部疼痛等为主,发病后需及时予以临床医治,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不良事件,对其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1]。通常情况下临床会采取手术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其中以传统开腹手术最为常见,但在治疗期间由于需要建立较大手术切口,因此会导致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因此预后效果并不理想[2]。随着微创技术研究的逐步推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手段开始受到关注,该方式在腹腔镜的作用下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病灶位置,对于诊治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枝江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7~71岁,平均(49.82±2.67)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4.51±2.07)个月;结石直径0.6~2.0 cm,平均(1.06±0.24)cm。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8~73岁,平均(49.90±2.53)岁;病程3~22个月,平均(14.84±2.11)个月;结石直径0.5~1.9 cm,平均(1.12±0.20)c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相关内容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文书;本研究已经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病标准[3];②能够正常交流沟通,意识清醒;③年龄18~75岁。

排除标准:①无法搭建人工气腹;②同时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③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

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治疗,术前对患者实施全麻处理,麻醉生效后调整为仰卧位,在右肋缘下约10 cm 的位置建立手术切口,长度约10 cm,对胆总管、胆囊进行探查,并将其切开后取出结石,最后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方法治疗,术前同为全麻,取仰卧位后建立人工气腹,于脐下建立穿刺点,并将Trocar 置入其中,确保腹压维持在13 mmHg 左右,另在剑突下、右上腹进行操作孔的建立,将患者头部微微抬高(30°~40°),并向左侧倾斜约30°,置入手术相关器械,然后解剖其胆囊三区,将胆囊动脉、胆囊管充分暴露后,将其夹闭并将前者间断,后者留作牵拉使用。在胆总管前壁建立一切口,长度约1 cm,置入胆道镜探查,缓慢取出结石,待其全部取出后留置T管,并将胆总管切口间断缝合,检查无异常后将胆囊管切断并取出胆囊。常规冲洗止血后留置引流管,缓慢将气腹释放,并将切口逐层缝合。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没有结石残留、黄疸全部消退)、有效(临床症状及黄疸得到良好改善、有少量结石残留)和无效(以上内容不符合或病症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评定时间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运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做出评价,分值区间在0~10 分,评价结果高,患者疼痛症状更为严重。④并发症包括急性腹膜炎、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和胆管渗漏。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腹膜炎例数、反流性食管炎例数、切口感染例数、胆管渗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d) 胃肠道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60 48.42±3.98 1.81±0.54 33.28±5.65 7.74±1.06对照组 60 74.58±6.75 3.52±0.80 60.34±8.21 11.70±1.49 t 25.859 4 13.723 2 21.031 5 16.774 7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间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前相比,组内术后不同阶段评分结果均有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评分统计对比情况(±s,分)

表3 两组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评分统计对比情况(±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t/P(术前、术后1 d) t/P(术前、术后3 d) t/P(术后1 d、术后3 d)观察组 60 7.35±1.08 3.22±0.34 0.52±0.13 28.254 1/0.000 0 48.634 9/0.000 0 57.455 4/0.000 0对照组 60 7.40±1.02 4.81±0.98 1.17±0.30 14.183 1/0.000 0 45.388 6/0.000 0 27.510 5/0.000 0 t 0.260 7 11.873 1 15.399 2 P 0.794 8 0.000 0 0.000 0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讨 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患病后主要会出现黄疸、腹痛、发热等症[4]。此时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否则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会对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外科手术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诊治手段,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需建立较大切口,手术期间患者出血量较多,且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会对其术后恢复效果带来不利影响[5]。随着时代的发展,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方法开始受到关注,该方式可以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通过胆道镜检查的方式对患者病灶部位清晰观察,进而对具体病情加以了解[6]。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不但操作简单、方便,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周围机体组织的受损程度,确保患者生理解剖功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此外,该方式的手术视野比较宽广清晰,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能够显著缩短操作时间,对于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8]。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方式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诊治效果,其应用价值突出,适合普及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