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胆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11-11

杨爱福

746000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南

在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胆结石并发胆囊炎具有极高发病率。该疾病主要以右上腹剧烈绞痛并向右肩或胸部放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作为临床表现。对于合并胆囊脓性感染者,易出现寒战和发热等症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加重患者腹部疼痛程度,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开腹手术存在较多不足,比如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等。特别对于中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衰退,不仅手术难度增加,且术后恢复较慢,严重影响疾病预后。本文目的在于探究胆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指标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110 例胆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44.15±1.32)岁;病程1~7年,平均(4.12±0.32)年;文化程度为初中20 例,高中10 例,大学及以上25例。对照组55 例,男36 例,女19 例;年龄19~70岁,平均(44.65±1.87)岁;病程2~7年,平均(4.52±0.52)年;文化程度为初中21 例,高中9 例,大学及以上25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指征;②确诊为胆结石并发胆囊炎[2];③年龄18~70 岁;④发病后48 h内入院。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②对手术不耐受;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④伴有其他急腹症;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生化检查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给予其对症治疗,如胃肠减压、抗感染、禁食水、抑酸、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酸碱平衡等等,术前禁食、禁水,时间为6 h,患者在全麻下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选择四孔法操作,取患者头高脚低位,向左倾斜15°,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操作,并为患者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维持在10~14 mmHg。注意探查患者肝质地、大小和色泽,并观察胆囊形态、大小、水肿和充血情况,同时对右上腹是否存在粘连情况进行观察;常规解剖人体胆囊三角区,从而充分暴露胆囊管,谨慎处理患者胆囊管和周围血管,并加强肝脏的保护,完整切除胆囊,术中一旦出现胆汁污染情况,需放置引流管,并实施抗感染治疗,直至患者排便后饮食。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和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必要情况下给予其镇痛处理。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各项炎症因子水平。针对炎症因子,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抽取患者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进行检测。围术期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55 30.56±2.32 3.32±0.21 35.65±1.65对照组 55 75.85±2.82 10.57±2.74 49.52±2.81 t 91.979 19.566 31.566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n VAS评分(分) 术后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5 2.54±0.32 28.54±1.65 29.54±1.65 4.22±1.65对照组 55 5.52±1.77 42.52±1.05 45.85±1.71 9.58±1.05 t 12.287 53.012 50.903 20.3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TNF-α 水平均明显升高,IL-6、IL-10 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升高和降低趋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mmol/L)

表3 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mmol/L)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n TNF-α IL-6 IL-1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 25.85±1.45 70.25±2.45* 18.52±1.45 41.25±1.02* 50.55±2.45 50.58±2.63*对照组 55 25.86±1.47 49.25±2.14* 18.53±1.46 73.52±2.41* 50.56±2.46 99.52±3.71*t 0.036 47.876 0.036 91.450 0.021 79.810 P 0.971 0.000 0.971 0.000 0.983 0.000

讨 论

急性胆囊炎的病理特征主要是随着时间呈现阶段性变化,故此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控制病情十分重要。目前临床对于胆结石并发胆囊炎的手术方式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但有学者认为,在疾病发病初期,其作为病情发展最活跃的阶段,若盲目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易增加大量出血风险,即增加手术风险[3]。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其具有诸多优势,如切口瘢痕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等,现已广泛用于多种外科疾病中。在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中,腹腔镜手术仅需做一个切口,能够避免手术侵入性操作所致的周围组织损伤,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4],如梗阻、粘连。近年来研究发现,由于腹壁切口、腹内压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其出现应激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特别对于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来说,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是否会导致胆囊炎病情加重和恶化为临床讨论重点[5-6]。由于该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在手术前后通过评估患者炎症指标能够有效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TNF是人体局部或全身早期十分常见的参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一般通过两种形式存在[7],即跨膜型和可溶型。当机体出现感染和疼痛时,易导致体内大量肿瘤坏死因子分泌与合成,从而增加人体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故该指标能够将机体术后情况充分反映[8]。当TNF 水平增加时,其能够对IL-6的分泌造成刺激,IL-6 由体内多种非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其作为十分重要的免疫调节和炎性反应因子,对机体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应答反应具有重要参与作用,能够对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聚集产生促进作用,使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能力得以增强,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目的。IL-10 作为一种负性调节因子,与免疫细胞、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物调节密切相关,其能够对IL-6 的分泌产生抑制,进而达到抗炎作用,使机体炎症反应得以减轻。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治疗后TNF 高于对照组、IL-6、IL-10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得以降低,以促进术后早期康复。而在其他结果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 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较,优势显著,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势。究其原因,腹腔镜手术存在以下优势:①腹腔镜能够对患者腹部脏器情况进行多方位观察,能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②能够避免对胆囊周围重要血管造成损伤,使术中出血量得以减少;③腹腔镜手术通常在腹腔内进行,手术具有一定封闭性,能够使感染风险降低;④手术创伤较小,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能够早期出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压力。

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炎症因子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