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陆远玉 谌洪亮
610072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重症监护室(ICU)为接收危重疾病患者的场所,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若处置不当,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1]。护理服务对ICU患者的疾病转归至关重要,常规的护理举措为遵医嘱护理,缺乏针对性,故效果一般[2]。
近年来,同质医疗服务逐渐被临床应用,其目的为具有相同健康需求的患者在相同医疗机构中可获得相同质量的服务,可保证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与ICU 患者的需求高度一致[3]。然而同质医疗仍为趋于相同服务的优质护理模式,未对患者区别对待。故笔者将给予同质医疗理念为中心的创新型护理模式用于ICU患者,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ICU 收治的81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 龄32~70 岁,平均(48.72±2.53)岁;体重指数(22.64±2.64)kg/m2;受教育年限(11.68±2.57)年。观察组41 例,男24 例,女17例;年龄31~71 岁,平均(49.86±2.74)岁;体重指数(22.59±2.71)kg/m2;受教育年限(11.80±2.5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均为本院ICU 收治患者;②患者意识清醒;③入组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③重度昏迷者;④入ICU 后24 h内死亡者;⑤参与其他研究者。
方法:对照组采用同质医疗理念的护理服务,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等。观察组采用同质医疗理念为中心的创新型护理,(1)采用访谈的方式分析患者的需求,访谈内容如下。①生理需求,患者对医院环境、睡眠质量等的需求;②关爱,了解患者对家属、朋友、医护人员关爱的需求情况;③安全,患者对医疗设备、手术、护理和饮食等的需求;④尊重,对患者隐私、个人信息等的尊重及保密;⑤自我实现与认知方面,了解患者的恢复目标及自我管理能力情况。(2)创新型护理的具体方法:①首先成立创新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领组员学习同质医疗的理念,主管医师、主管护师共同制定护理方案。②定期培训,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保证护士可顺利实施服务操作,达到同质医疗的要求,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符合个体的饮食、心理干预;责任护士可拟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的情绪。③责任护士在患者入住ICU 开始,协助患者办理手续,带领患者熟悉ICU 的环境;与家属深入沟通,定期安排家属利用微信视频或语音等非接触方式探视,利用护理及家庭支持的方式鼓励患者,促使患者增强对回归社会的渴望度。④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护理问题及处置措施,并详细交接。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住ICU 时间、住院时间;以焦虑自评(SAS)、抑郁自评(SDS)量表[4]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50分为无焦虑、抑郁表现,>50分为存在焦虑、抑郁;利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0~1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疼痛感越强;利用Spitaer 量表[5]评估患者生活质量,0~1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利用机体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6]评估患者机体功能,分值与身体功能呈正比;以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生活辅助设施、及时巡视换药、提供帮助、操作专业等方面评估患者的满意度,0~10分,分值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ICU 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n 住ICU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1 18.42±2.58 34.10±8.21对照组 40 21.30±3.46 39.54±10.43 t 4.254 2.612 P<0.001 0.011
两组心理状态及VAS 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SAS、SDS、VAS 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SAS、SDS、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 V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 50.08±3.72 23.45±2.24 54.67±5.05 20.88±3.50 5.53±0.71 1.54±0.21对照组 40 50.21±4.14 41.08±3.46 55.12±5.13 38.45±4.21 5.47±0.80 3.46±1.04 t 0.149 27.289 0.398 20.445 0.357 11.583 P 0.882 <0.001 0.692 <0.001 0.722 <0.001
两组Spitaer评分、FCA评分比较:观察组Spitaer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pitaer评分、FC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Spitaer评分、FC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pitaer评分 FCA评分观察组 41 6.93±0.65 49.12±5.64对照组 40 5.27±0.45 40.81±5.13 t 13.332 6.9312 P<0.001 <0.00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生活辅助设施、及时巡视换药、提供帮助、操作专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n 服务态度 健康教育 生活辅助措施 及时巡视换药 提供帮助 操作专业观察组 41 9.87±0.07 9.61±0.32 9.73±0.51 9.64±0.53 9.58±0.54 9.94±0.12对照组 40 9.32±0.21 8.24±0.40 8.25±0.55 9.12±0.43 8.62±0.45 9.03±0.37 t 15.892 17.043 12.562 4.842 8.681 14.964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逐渐升高,既往护理过程中护士的主观性较强,主要通过自我判断作为护理的依据,给予患者的服务缺乏针对性,且提供的护理多为基础性内容[7]。已有证据显示,患者的护理需求因人而异,故相同的护理服务可造成护理中心的偏移[8]。因此临床需探索新型的护理模式,本试验通过调查患者的需求,在同质医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患者的需求作为护理的重点,探究其效果。
本试验中,接受创新型护理患者的住ICU 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且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疼痛情况改善明显,提示应用创新型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期疼痛感。其原因可能为实施创新护理模式期间,责任护士加强对ICU 患者家属灌输人文观念,促进家属对患者的支持,而家庭支持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责任护士与家属沟通,向家属介绍主治医师,宣教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医疗设施等,防止患者及家属过度担忧,增加心理负担[9]。责任护士向家属了解患者的喜好、兴趣、习惯等,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责任护士取得家属的信任后,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护理,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促进其早期康复。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向其介绍ICU 的基础环境设施、注意问题等,询问其兴趣,积极陪同患者交流沟通,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可通过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创新型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pitaer评分、FCA评分明显升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功能改善,可能原因为责任护士与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积极询问患者的兴趣爱好,适当播放舒缓音乐,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创建舒适、干净的室内环境,减少夜间行走、设置帷幕等措施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定时换气通风、消毒,防止院内感染[10]。对于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可利用肢体语言沟通,并且责任护士可通过多种形式如视频、图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护理服务等内容,体现护理服务的创新性,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以同质医疗理念为基础的创新护理可缩短ICU 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