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张颖
221116 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等,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多发于>40岁的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数患者自身均存在一些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引发脑卒中的因素之一,如不健康饮食习惯、吸烟、过度饮酒、体重超标等,均会引发脑卒中患病风险。在疾病发生初期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引发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对机体局部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发生不可逆损害,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脑卒中发病迅速,但相关检查也相对较多,所以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实施急救时要与多个学科共同制定救治措施[1-2],而且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较高。如何更好地配合临床急救工作,提升急救效果是目前临床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是对急症、重症患者进行有效分诊的绿色救治通道,在对患者进行救治时减少检查和诊断用时,完善急救护理环节,使患者能够获得最快最准确的治疗方案,以提升临床救治效果[3-4]。本次研究将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37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7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52~69 岁,平均(62.46±3.09)岁;发病时间1~5 h,平均(2.68±0.75)h;学历:小学11 例,初中19例,高中5例,大学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 例;年龄51~70 岁,平均(62.79±2.81)岁;发病时间1~4 h,平均(2.19±0.36)h;学历:小学10 例,初中18例,高中6例,大学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与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②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在12 h以内;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外伤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④合并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异常或精神疾病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方案,将收治的患者进行接诊分诊,对其呼吸、心率、意识等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吸氧护理。患者状态稳定后为其办理住院手续,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措施,由急诊科主任、神经内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功能科医师、检验科医师、急诊科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共同组建成立急性卒中小组,小组成员定期对急救措施进行专业化学习,熟练掌握急诊的救治操作,责任分工明确,由护士长监督急救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情况。急性卒中小组具有多学科、专业综合能力强等优势,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时能够发挥最优效果。接到救治电话后,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询问患者身体状况,与救护车辆的随车医护人员保持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同时,在院内做好急救相关仪器设备、药品等准备工作,相关人员做好接诊工作。患者进入医院后直接进入急诊快速通道实施急救,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呼吸、意识等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在5 min内完成。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实施气管切开、开通静脉管路、吸氧等护理举措。在15 min内协助患者完成抽血、心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在相关科室医师进行诊疗后,如果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则与家属进行沟通,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导尿管留置、备皮、药物皮试等术前准备操作,并联系手术室进行相关准备,然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实施救治。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登记工作[5]。急性脑卒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致残、致死率高,患者急救清醒后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会出现抑郁、烦躁等心理,不利于医护人员实施诊疗工作。因此,还应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予以关注,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消极情绪会影响救治效果,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邀请家属共同参与,多支持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救治过程不了解,所以对其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要耐心回答,并讲解以往实际案例和救治效果,安抚患者家属,使其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情况。抢救时间包括接诊到确诊时间、静脉给药时间、确诊到抢救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效果包括抢救成功例数、致残例数,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100%,致残率=致残例数/总例数×100%。生活质量评估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进行评分,分为4 个方面,每项满分20 分。护理质量应用科室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为护理服务态度、分诊效率、基本操作技能、心理健康指导,每项满分25分。
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静脉给药时间、确诊到抢救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接诊到确诊时间 静脉给药时间 确诊到抢救时间 急救总时间对照组 37 27.14±2.53 4.68±0.59 34.51±3.96 65.04±3.38观察组 37 16.28±2.71 2.35±0.18 22.69±2.03 52.83±4.16 t 8.153 9.480 12.284 13.025 P<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干预后WHOQOL 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WHO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WHOQOL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WHOQO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独立性领域 环境领域对照组 37 7.38±1.56 14.39±0.94 12.09±1.82 27.12±1.63观察组 37 11.06±1.29 19.21±1.07 16.27±1.43 31.61±2.54 t 10.509 11.271 10.917 12.063 P<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服务态度 分诊效率 基本操作技能 心理健康指导对照组 37 17.13±2.57 18.71±1.64 16.36±1.29 18.26±1.48观察组 37 23.64±1.15 24.06±0.39 22.87±2.07 23.89±0.77 t 9.153 8.793 9.031 8.963 P<0.05 <0.05 <0.05 <0.05
当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且多数患者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在发生急性脑卒中后,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救治,若在发病后6 h内进行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如果>6 h 再进行救治,患者的脑组织及神经组织会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以往急诊传统的护理流程已经无法满足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工作,传统护理流程没有与院内相关科室形成快速的救治环节,使患者从进入医院到确诊治疗消耗时间较多,从而使急救效果明显降低,出现并发症概率也相对较高,降低了急救质量。而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建立,使每个急救环节工作内容清晰明确,与相关科室开通绿色救治通道,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到最佳时间,同样也为临床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患者清醒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和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接诊用时、确诊救治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建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可减少抢救用时,提高抢救效率,同时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缩短急救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