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治疗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11-11

周小冰 廖小敏 黄静怡

523000东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东莞

突发性耳聋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且电测听结果表明,患者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了。目前,临床上对于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患者发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耳鸣、眩晕等,增加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属于中重度耳聋,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患者康复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内容亦较为单一,导致患者远期预后较差[2]。

耳周穴位注射是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常用的干预方法,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减轻内耳积水等症状,但是远期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揿针疗法是基于中医针刺留针方法发展而来,能发挥其持续的作用,实现疾病防治的目的[3]。因此,本研究以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探讨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在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65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 例,男18 例,女15 例;年龄18~64 岁,平均(41.59±5.73)岁;病程1~9 d,平均(4.13±0.72)d;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2 例,中度18 例,重度3 例。观察组32 例,男16 例,女16 例;年龄19~65 岁,平均(41.61±5.76)岁;病程1~10 d,平均(4.31±0.76)d;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5例。

纳入标准[4]:①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中医分型为血瘀耳窍型;②符合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③具有完整的基线及随访资料。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存在器质性疾病者;④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患者知晓率及治疗配合度;加强患者饮食指导、中医情志护理等,并加强患者康复指导干预。①对照组:采用耳周穴位注射干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耳周耳门、听宫、听会及翳风等穴位,选择维生素B1注射液及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治疗。上述穴位每天取2个,肌内注射法对穴位常规消毒、排气、进针,并采用提插手法完成针感的调节,待得气后缓慢将药物注射其中;注射时询问患者的真实感觉,上述穴位轮流注射,1 次/d,连续干预7~10 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干预。穴位选择:曲池、外关、耳门、听会、听宫、翳风等穴,上述穴位相互配伍、共同奏效,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10 d(1个疗程)[5]。

观察指标:①睡眠质量。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 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潜伏期、习惯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睡眠紊乱进行评估,总分21 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6]。②语频听阈水平。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 周记录患者语频听阈水平,语频听阈水平越高,护理效果越差[7]。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1 周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潜伏期、习惯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睡眠紊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护理前比较,bP<0.05

组别n主观睡眠质量 睡眠持续性睡眠潜伏期 习惯性睡眠效率 白天功能紊乱 使用睡眠药物 睡眠紊乱观察组 32护理前2.12±0.591.86±0.431.53±0.291.48±0.311.95±0.151.56±0.181.61±0.17护理后1周0.78±0.12ab0.89±0.16ab 0.75±0.11ab0.64±0.09ab0.91±0.13ab0.32±0.06ab 0.49±0.08ab对照组 33护理前2.13±0.601.87±0.451.52±0.281.51±0.331.96±0.171.57±0.191.60±0.16护理后1周1.21±0.32b1.41±0.32b 1.15±0.21b1.26±0.22b1.42±0.25b1.21±0.13b1.16±0.12b

两组患者语频听阈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入院第1 天)语频听阈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1 周语频听阈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护理后1 周语频听阈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语频听阈水平比较(±s,dB)

表2 两组患者语频听阈水平比较(±s,dB)

组别n护理前(入院第1天)护理后(入院1周)观察组3260.39±5.4626.37±3.18对照组3360.51±5.4933.69±3.32 t 1.4915.398 P 0.3250.000

讨论

近年来,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在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1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潜伏期、习惯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睡眠紊乱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用于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利于疾病恢复[8]。

耳周穴位注射属于常用的中医干预方法,该方法基于现代医学与中医腧穴-经络理论形成,根据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症状、临床表现等,选择相应的穴位,发挥穴位、药物干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既往研究表明[9]:耳周穴位注射用于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中,能加快椎-基底动脉及耳部血液循环,持续刺激穴位,并将药物作用发挥到极限,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从而改善患者听力。

揿针疗法属于皮内针常用的干预方法,在固定腧穴部位皮内、皮下穴位埋针,以持续、微弱的刺激,发挥穴位按摩作用,起到调节经络、卫气及脏腑的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实现疾病防治的目的。既往研究表明[10],揿针疗法选穴曲池、外关、耳门、听会、听宫、翳风等,诸穴互相配伍,共同起效,发挥降肝火、宁心安神、开通耳窍等功效。将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用于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中发挥不同干预方法优势,有助于降低语频听阈水平,获得良好的预后。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1 周语频听阈水平得到明显降低,观察组护理后1周语频听阈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能降低,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语频听阈水平[11-12]。

综上所述,揿针疗法联合耳周穴位注射用于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伴睡眠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语频听阈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