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周小燕
226531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如皋
脑梗死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多种不同因素导致脑部某段血管管腔变窄或闭塞,使脑部供血不畅而造成脑组织、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病变,严重损害神经系统功能。该病发病急骤,短时间内病情进展迅速且容易恶化,往往会给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肢体活动障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既往有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脑梗死所占比例为60%~80%,病死率为10%~25%[1]。由此可见,临床中脑梗死患者的高发病率、病死率不容忽视,因此对该群体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循证护理是一种管理发展现代化的表现,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依据有价值、可利用的科研结果,提出问题,对患者实施的系统性的护理措施。魏娟娟等[2]研究显示,应用循证护理能够全面采集、整体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症状,进行科学的护理决策,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6~80 岁,平均(62.35±9.46)岁;发病就诊时间0.5~24 h,平均(6.3±5.6)h;高血压病史32例,糖尿病病史12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4岁,平均(63.58±10.35)岁;发病就诊时间0.5~22 h,平均(6.5±7.2)h;高血压病史31例,糖尿病病史11例。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症护理、生活护理、药物支持、心理护理等。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统计及收集患者病史及检查等资料,全面整体评估,建立循证问题。①寻找循证支持:查阅文献,对收集的资料及建立的问题搜索实证,并与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制定与患者病情实际相符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例如在急性期,防止误吸、持续性抽搐;在缓解期,防止感染、病情复发、出现压疮等并发症,进行心理安抚;病情康复期,应在康复训练、健康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②护理实践: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及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变化进行严密监测;针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协助给予去枕平卧位,同时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视情辅助呼吸,定时翻身、叩背,保持肢体功能位,保护骨骼隆突处,避免压疮;加强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促进胃肠蠕动,做好排便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增强锻炼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判断病情的发展,予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将健康宣教贯穿于对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实施康复训练和护理。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病情稳定所需时间、住院时间。②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程度、康复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③疗效评价:显效,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评分下降幅度超过45%,患者的病情症状有显著好转;有效,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评分下降幅度为18%~44%,患者的病情症状有一定程度好转;无效,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评分下降幅度低于18%,患者的病情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反而加重。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护理满意度:根据自行制作调查问卷,对患者开展关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8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 分表示一般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病情稳定患者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分组n病情稳定所需时间住院天数试验组404.22±3.1512.18±5.43对照组406.96±5.1715.08±5.89 t 2.8973.487 P<0.05<0.05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比较(±s,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tP试验组4083.20±9.1845.76±7.2220.275<0.05对照组4084.30±8.2563.09±5.3713.627<0.05 t 32.89121.674 P>0.05<0.05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试验组护理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当脑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者产生血栓时,就会造成脑动脉管腔变窄或不同程度的堵塞,进而使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最终导致脑梗死发生,虽然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是近年来呈现出明显年轻化趋势。在所有的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特别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复发的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更高[3]。脑梗死患者往往呈现出多种临床表现和症状,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严重程度、脑组织受损部位以及是否同时发生其他疾病等有着密切关系,临床中超过半数以上的脑梗死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全面提升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采取精细化流程管理时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可操作性的提升,以及降低失误等均有良好的帮助。这种护理模式是由专业护理团队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问题,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分析,又要针对患者的脑梗死的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循证,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原因,也可以采取在线咨询专家的形式获取护理干预措施。
循证护理能有效地将护理科研理论与患者的临床需求及以往护理工作经验相统一,能够促使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规范得到发展,护理效果得到提升,真正解决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4],具有极强的临床可操作性。
对胸梗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严格遵循证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护理,不仅缩短了患者的治疗疗程,增强了治疗效果[5],还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切实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有研究报道,在对脑梗死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干预研究后,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缩减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还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6-8]。在研究报道,应用循证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有效恢复,使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9-10]。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有效缩短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增强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全面提升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