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研究

时间:2024-11-11

任兴帅

256200邹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邹平

人体内各种栓子脱落会造成肺动脉阻塞,从而导致肺循环障碍,造成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为血栓[1]。呼吸内科治疗肺栓塞的临床方法有两种: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其中,溶栓治疗主要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促进患者体内血栓溶解,达到治疗目的;而抗凝治疗主要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肝素和口服抗凝剂只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和防止已形成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延伸,并不能加速已形成血栓的溶解,只能依靠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使血栓溶解,达到治疗目的[2-3]。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9月于邹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50 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三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62.7±1.83)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38±0.71)kg/m2;观察组男25 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7±2.14)岁,平均BMI(22.56±0.82)kg/m2;研究组,男2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61.5±1.38)岁,平均BMI(22.47±0.90)kg/m2。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法治疗肺栓塞。溶栓治疗就是指使用特定的药物溶解患者肺内血栓,疏通血管,使血管内血液稳定流动,由于纤维蛋白在血栓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临床上常使用尿激酶、链激酶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这些能够溶解纤维蛋白或促使纤维蛋白转化为转化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酶的药物来溶解血栓,达到治疗肺栓塞的目的。溶栓治疗一般在患者病情发作后14 d 进行,对照组患者使用25 万U 的尿激酶注入1 000 mL 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 内滴注完全,之后维持每小时10 万U 的用药量继续静脉滴注,直至检测到患者体内血栓溶解为止,一般需要12 h。②观察组患者采取抗凝治疗法治疗肺栓塞。体内血栓形成后会阻塞血流,此时,采取抗凝措施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从而防治血栓。临床上常使用的抗凝剂有两种:肝素和口服抗凝剂,普通肝素在使用时要先静脉注射,然后再持续进行静脉滴注,在进行静脉滴注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并根据患者体重和体内凝血情况随时调整静脉滴注的速度;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效果相同,其注射简单且不用监测但价格偏贵;口服抗凝剂多使用华法林,使用华法林时应严格按照使用时间使用,只能在最初应用肝素的3 d 内使用,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观察组患者首先静脉注射2 000~5 000 U的低分子肝素,然后维持每小时每千克体重20 U低分子肝素的用量继续静脉滴注,在使用低分子肝素4~5 h 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给药,每小时给药4~5 mg,直至连续2 h 内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位于2.0~3.0时停止静脉滴注低分子量肝素,继续口服华法林,直至检测到患者体内血栓溶解为止。③研究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肺栓塞的呼吸内科治疗。

观察指标: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填写的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总结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在经过治疗后,三组血氧分压和CO2分压含量均有所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含量有所上升,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RC 评分)有所降低,治疗前后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观察组、研究组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研究组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三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中有19 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各项身体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21 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各项身体指标略有恢复,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有效),10 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加重趋势(无效);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有20 例患者显效,21 例患者有效,10例患者病情未发生改变(无效);研究组患者中有26例患者临床疗效表现为显效,21 例患者临床疗效表现为有效,仅有3 例患者临床疗效表现为无效。综上所述,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00%,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研究组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三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非常满意的有22 例,满意的有11 例,比较满意的有9 例,不满意的有8 例;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非常满意的有23 例,满意的有11例,比较满意的有7例,不满意的有9 例;研究组患者对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非常满意的有27 例,满意的有14 例,比较满意的有7 例,不满意的有2例。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为84%,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为82%,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研究组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肺栓塞是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其使患者呼吸不畅,呼吸受阻,降低患者综合的生活质量,并且伴随着慢性咳嗽,给患者正常的生活带来困扰,严重情况下还会因为呼吸不畅而致死亡[4-6],因此需要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加强对这一疾病的探究,找到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肺栓塞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7-8],本文对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分析,三组患者分别采用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溶栓与抗凝联合治疗三种治疗方法,结果发现,虽然三种方法均可降低患者血氧分压、CO2分压和MRC 评分,提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但与单纯采用溶栓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更加显著,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更好,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因此,临床上采用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联合的方式进行肺栓塞的内科治疗效果更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