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邵冬会
221300邳州市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新生儿科,江苏 邳州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1],是指胎儿娩出后至出生28 d,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以黏膜、巩膜和皮肤发黄或其他器官黄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2],若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患儿智力和听力受损,另外由于新生儿发育尚未完全,致使血脑屏障功能尚未完善,进而高胆红素作用于患儿的脑部组织发生高胆红素脑病,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智障或耳聋等,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3]。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已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为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本文研究治疗的100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收集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治疗的100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男61 例,女39 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 例,男30 例,女20 例,日龄2~28 d,平均7 d;出生体质量2 560~3 806 g,平均(2 960±124)g;胎龄34~40 周,平均37 周;病程2~8 d,平均(5.39±1.31)d。对照组50 例,男31 例,女19 例;日龄2~27 d,平均8 d;出生体质量2 533g~3 808 g,平均(3 026±125)g;胎龄35~40 周,平均37 周;病程2~8 d,平均(5.41±1.29)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口服茵栀黄溶液,3次/d,3 mL/次,给予持续蓝光照射,仪器型号:韩国博特Bistos 新生儿黄疸治疗仪BT-400。患儿裸体进蓝光箱,对眼部、会阴部给予遮挡和保护,蓝光照射18 h,休息6 h,蓝光照射治疗3 d。注意事项:蓝光箱温度调至在30~32℃,湿度调至55%~65%,蓝光灯距离患儿20~25 cm。试验组则采取多次蓝光照射,2次/d,8 h/次,间隔4 h进行第2次照射,连续照射3 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C 反应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清S100β 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 d、治疗3 d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2 d、治疗3 d试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 d、治疗3 d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 d、治疗3 d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比较(±s,μ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 d 治疗3 d试验组 322.8±62.2 202.4±40.1 66.3±22.82对照组 319.6±61.3 231.4±52.1 89.7±41.6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 反应蛋白(CRP)、血清转铁蛋白(TRF)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CRP、TRF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CRP明显下降,TR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比较(±s)
组别 CRP(mg/L) TRF(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28.6±3.7 9.5±1.0 1.3±0.1 1.9±0.3对照组 28.5±3.6 16.5±1.3 1.4±0.2 1.5±0.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S100β 蛋白和NSE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均明显下降,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s,μ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s,μg/L)
组别 血清S100β蛋白 血清NSE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0.23±0.03 0.05±0.01 43.9±4.4 15.6±2.5对照组 0.21±0.02 0.09±0.02 42.3±4.2 21.1±2.6
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转运胆红素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黄疸,新生儿出生后早期黄疸发病率达60%以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是由于受到病毒、细菌的入侵,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变态反应,出现肝酶活力下降,破坏了正常的肝肠循环,导致肝脏对胆红素的结合、运载力不足,致使胆汁排泄系统障碍,从而导致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症状,该病病情危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需要及时救治。
近年来,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蓝光照射疗法逐渐获得普遍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获得了普遍认可,而且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原理是:胆红素最易吸收的光线在波长450~460 nm[4-5],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0~480 nm[6-7],胆红素分子吸收光线后会被分解转化为异构体,异构体是易溶于水的,溶于水后就可以通过尿液正常向体外排出,促进其自尿液、胆汁内排出,随之胆红素含量降低,从而改善了黄疸症状,预防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蓝光照射会造成新生儿腹泻、脱水、异常体温、皮疹和哭闹等不良反应[8]。因此,现在大多数开始尝试短期多次照射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影响。胆红素另一吸收峰值为230~300 nm,此波长属于紫外线波段,紫外线会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较大的损伤,副作用较大,因此,此波长不能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所以只能选择420~480 nm 的波长,使用蓝光照射治疗仪一般采用双面光疗法,灯管距离患儿35~45 cm为佳,最好采用冷光源。
本组资料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发现,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这有可能是由于间断照射后,患儿能够及时得到喂水、喂奶等,从而能够及时代谢出胆红素。CRP是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其合成部位为干细胞,当胆红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CRP也相应增高。TRF 是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TRF降低,对运载铁的功能也降低,说明患儿营养状况不佳[9]。经过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患儿体内的胆红素顺利排出,从而降低了机体的炎性反应,因而患儿的CRP也明显降低,与潘廷辉等[10]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患儿血清胆红素的迅速降低,患儿的吃奶量也增加,机体的TRF 含量也增加,说明患儿的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加快了机体代谢,促进了机体的康复。
NSE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醇解代谢酶,其特异性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当中,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很低,当脑损伤时则被释放出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在血清中检出,其含量是评价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S100β 蛋白是大脑的构成成分[11],约占脑可溶性蛋白总量的0.1%~0.2%,与脑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脑损伤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S100β 蛋白释放到脑脊液中,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其含量可以作为脑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这两项神经因子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高胆红素血症对大脑的影响程度,观察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本组资料发现,试验组治疗后NSE 和S100β 蛋白均明显降低,说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丁丽红等[12]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