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夏昆 周兰兰 李亚军 李良勇 吴云虎 韩永升
230012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1,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安徽合肥
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3,安徽合肥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急重症,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为主要特征,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患者梗死面积、梗死程度会逐渐加重,因此快速、有效、安全的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2]。目前临床中治疗急性脑梗死以溶栓、机械取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稳定斑块、脑保护以及对症治疗等为主,也是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思路,但这些方法能够取得的疗效相对有限,不同患者间的治疗效果差异也较大,因此整体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强调整体的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急性脑梗死临床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恢复、保护患者脑部神经组织,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风险[3-4]。现为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急性脑梗死临床中疗效的可靠性,开展本次研究,并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 例入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靠性。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6岁,平均(66.4±6.8)岁。观察组60 例,男33 例,女27 例;年龄41~78 岁,平均(66.7±6.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中可见明确的梗死灶。②入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就诊时均为发病72 h内。③研究开始前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受试药物过敏者。⑤其他不适合纳入本组研究者。
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应用氯吡格雷以抗血小板聚集,药品来源于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批准文号J20180029,口服75 mg/d;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抗血小板聚集,药品来源于Bayer S.p.A,批准文号J20130078,口服100 mg/d;应用阿托伐他汀钙以稳定斑块,药品来源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171062,每晚口服20 mg;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药品来源于南京先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30 mg/次,2 次/d,静脉滴注;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如高血压患者予以适当血压控制、高血糖患者予以血糖干预。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对患者证型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证型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整体上将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寒凝血瘀证、肾虚精亏证等,其中痰瘀阻络证予以黄连温胆汤治疗;气虚血瘀证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痰热腑实证予以礞石滚痰丸治疗;寒凝血瘀证予以小活络丹治疗;肾虚精亏证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同时辅以谷红注射液、丹参冻干粉等中成药进行治疗;若遇到其他证型则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对证治疗。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血清丙二醛(MDA)、C 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进行对比。于患者住院时、住院后14 d分别于晨间采集外周静脉血,常规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对应检验指标。就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Barthel 指数进行评价和对比,于患者住院就诊后30 d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为依据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Barthel评分则依据患者情况和量表标准进行评价,其中死亡患者予以剔除。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 统计学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展开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SOD、MDA、CRP、HCY 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对应指标均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 评分对比:治疗后30 d,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4.4)分、Barthel 评分(66.2±9.5)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3±3.6)分、Barthel 评分(82.9±9.2)分;观察组患者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30 d时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脑卒中是一种多因素影响下的急性脑血液供应障碍,以脑梗死最为常见,是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临床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同时本病也有极高的复发率。根据临床调查统计,脑卒中发生后超过80%的患者会因神经功能损伤而产生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缓解脑卒中危害,保护患者神经组织一直以来是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5-6]。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s)
组别 n 时间 SOD(U/mL) MDA(nmol/L) CRP(mg/L) HCY(μmol/L)对照组 60 0 d 54.8±5.6 11.3±2.2 16.3±7.2 22.9±6.2 14 d 86.7±6.8 6.9±1.6 9.2±3.6 15.8±4.7观察组 60 0 d 56.0±6.2 10.9±2.1 17.2±6.9 23.2±6.1 14 d 105.4±9.8 4.6±0.9 5.6±2.7 11.4±5.9
现代医学治疗脑卒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用的西医疗法以溶栓、血管内治以及对症治疗为主,这些治疗方法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脑卒中症状,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单纯的西医治疗脑卒中无法有效预防患者死亡、残疾或后遗症的发生[7-8]。同时西医治疗还受到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来改变卒中治疗的现状。
在中医理论中,卒中属于“中风”范畴,早在2 000年前就有中医医家就对“中风”的汤药治疗、手法治疗展开了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现代中医治疗脑卒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靠的案例基础[9]。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的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逐渐被临床所接受,专家学者就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中医汤药及手法治疗在脑卒中临床中具有西医治疗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灵活多样的手段为脑卒中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选择[10]。国内知名心脑血管领域专家均采用辨证论治的思想检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报告中可以得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这一结果证明了中医治疗脑卒中的可靠性[11]。
在本组研究中,共选取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所选生化指标分别为SOD、MDA、CRP、HCY,这4 个指标是急性脑梗死临床检验的关键指标。SOD指示脑梗死中氧化应激反应情况,其是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酶,SOD活性与梗死面积及神经损伤程度为负相关关系,因此该指标水平越低提示患者脑梗症状越严重;MDA 是脑梗死过程中引起组织损伤、炎性反应的一种过氧化产物,其水平越高则对脑部组织造成的损伤越严重;CRP是人体炎性反应最可靠、最敏感的生化指标,其会影响到血小板聚集、血管舒张等,CRP水平越高则患者症状越严重;HCY 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其中比较核心的是HCY 的促炎作用,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重脑梗死危险程度,通常该指标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指示价值,该指标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越高。因此这4个指标在评价脑梗死临床疗效中具有代表意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则是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常用的指标,这两种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也可提示患者预后,具有相应的临床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脑梗死症状缓解、降低脑梗死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