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4-11-11

田建国 孙健(通信作者)

215500 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常熟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其正常生活[1]。前列腺增生属于慢性病,初期症状常不明显,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期病程长、症状重,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中经常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体积较大的病灶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长,手术过程中会增加大出血的概率,术后增生组织残留多见,影响后续的恢复与治疗[3]。医疗研究人员不断总结临床治疗经验,通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改善传统治疗效果。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能更好地治疗大体积病灶,同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试验组年龄53~79岁,平均(64.24±3.84)岁;平均病程(4.92±0.74)年;平均前列腺体积(61.78±18.89)mL(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0.52);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77±3.51)分;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5.51±1.47)mL/s;平均残余尿量(PVR)(159.12±21.38)mL。对照组年龄54~78 岁,平均(64.27±3.27)岁;平均病程(4.23±0.73)年;平均前列腺体积(61.89±18.22)mL;平均IPSS(25.71±3.47)分;平均Q-max(5.48±1.49)mL/s;平均PVR(158.76±21.46)mL。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IPSS、Qmax、PV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症的患者[4];②年龄>18 岁的患者;③不存在既往前列腺术史的患者;④所有参与试验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试验具体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尿道狭窄的患者;②不耐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③合并前列腺器官病变或恶性肿瘤者;④精神类疾病、自我意识缺失的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⑥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常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电切术治疗方法,所需仪器为等离子电切内镜以及等离子治疗仪。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医生从患者尿道置入等离子电切镜,在患者膀胱颈至精阜间开展剜除电切手术,术中剜切结合运用。手术结束之后使用生理盐水灌洗处理,以防膀胱内血凝块堵塞。②试验组采取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进行治疗,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医生使用豪克激光剜除镜和瑞克恩80 W钬激光治疗机,手术后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中叶增生,采用三叶法将中叶在前列腺外科包膜内间隙平面进行剜除,随后包膜内剜除左右两侧叶,顶叶尿道黏膜瓣适当保留5 mm。切除处理后再利用组织粉碎器处理患者前列腺组织,粉碎的同时吸引出碎裂组织,术毕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处理,以防出现血凝块堵管现象。

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具体包括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5];②通过科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Q-max、PVR 以及国际IPSS 情况[6];③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具体不良反应症状包括短暂性尿失禁、继发性出血、尿道狭窄;④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不同阶段内环境电解质指标变化情况,具体分为手术开始、手术10 min、手术20 min以及手术结束后。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n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膀胱冲洗时间(h)住院时间(d)试验组3068.28±16.1290.98±18.4339.23±11.634.59±0.43对照组30135.93±21.24120.43±20.3146.25±12.348.25±0.78 t 13.8925.8822.25122.507 P<0.05<0.05<0.05<0.05

两组患者Q-max、PVR 及国际IPSS 比较:两组患者的Q-max、PVR 以及国际IP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内环境指标电解质Na+比较:手术开始时,两组患者内环境指标电解质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手术20 min 及手术结束时,试验组患者环境指标电解质Na+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Q-max、PVR及IPSS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Q-max、PVR及IPSS比较(±s)

组别nQ-max(mL/s)PVR(mL)IPSS(分)试验组3016.23±1.8419.24±6.338.35±2.27对照组3017.43±1.9217.84±7.759.21±2.48 t 2.4720.7661.104 P>0.05>0.05>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内环境指标电解质Na+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内环境指标电解质Na+比较(±s)

组别n手术开始(mmol/L)手术10 min(mmol/L)手术20 min(mmol/L)手术结束(mmol/L)试验组30138.53±34.48138.32±34.23137.32±29.32138.54±34.43对照组30139.84±34.51133.23±13.15132.25±12.44129.65±11.78 t 0.1470.7600.8721.338 P>0.05<0.05<0.05<0.05

讨 论

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中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疾病,当前常使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疗人员发现该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治疗局限性,不仅会增加手术出血的风险,还容易出现腺体残留、低钠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增加患者的痛苦[7]。而术中大量冲洗液灌注作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基础也存在一定弊端,影响治疗内环境电解质情况,对患者血液中Na+含量起到稀释作用,导致Na+含量降低,增加低钠血症的风险。杨华伟等[8]予以前列腺增生患者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取得一定效果,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且患者住院时间短,试验结果显示,采取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本文相符。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手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潘凯等[9]研究结果一致;试验组手术开始之后的环境电解质Na+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节省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后期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与常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相比,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能够保障患者血电解质环境,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手术出血量,节约手术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治疗情况,增强患者治疗恢复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