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刘玲娥
421001 衡阳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湖南衡阳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3/4[1]。历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当今以及未来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死亡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慢性病。本研究通过对衡阳市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覆盖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该地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情况并探讨相关发展对策,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衡阳市城区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蒸湘区、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各2 家)就诊/健康咨询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依据其就诊先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各社区卫生机构随机抽取60例社区居民,共抽取社区居民480例。
纳入标准:①能够理解并回答问卷中问题;②愿意接受调查;③被调查的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被调查的对象为衡阳市城区常住居民。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者;②不愿合作者;③资料不完整者。
方法: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后制定调查问卷,对城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3]。
观察指标:①居民基本情况;②居民健康状况;③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④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意愿的情况;⑤影响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因素情况;⑥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意愿。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0 份,回收472 份,回收率为98.33%,其中不合格问卷18 份,有效问卷454 份,有效率达到94.58%。454 例被调查对象中男189例,女265例,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社区居民基本情况
本研究通过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情况来反应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并以此分析中医治未病的居民需求状况。所收集的454份调查问卷显示,患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人数共128例(28.19%),其中有54例(11.89%)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有14例(3.08%)同时患有3种慢性病;有5 例(1.1%)患有四种及以上慢性病。病种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骨质疏松、高脂血症和颈腰椎间盘病等。其中,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颈腰椎间盘病。
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情况。对收回的454 份问卷调查进行统计显示,有229 人(50.44%)选择填写“未听说过中医治未病”,有198 人(43.61%)选择填写“听说过中医治未病”,仅有27 人(5.95%)认为对中医治未病概念很熟悉。被调查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途径(多选),见表2。
表2 被调查对象对治未病的认识途径
居民对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的情况比较。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意愿,从性别及婚姻状况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被调查者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状况以及医保状况的不同,其参与服务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意愿的情况比较
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意愿的情况。被调查者对选择治未病的首选服务机构仍以公立中医院为主(41.19%),社会商办性质的养生服务机构亦是居民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31.94%)。居民参与治未病的首要目的是获得“养生保健”等相关服务。社区居民对医保及政府在治未病中的投入(主要体现为居民能获得的报销比例)多数认为不足。见表4。
表4 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服务意愿的情况
本研究从衡阳城区内随机抽取了在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健康咨询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在对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首选机构选择仍然是公立中医医院,由此可见,公立中医院将更多地承载社区居民治未病的服务功能,这亦可给公立中医院业务发展、人才培养予以指导方向。由于目前社会商办的养生机构很多,且更加贴近居民区,居民获取服务更加便利,是广大居民参与治未病的重要补充场所。本研究还可发现,大多数居民是愿意尝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说明中医治未病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从另一方面看,年龄层次、学历层次、职业及收入状况以及医疗支付方式的不同,使得居民参与中医治未病的意愿不同。总体而言,年龄偏大的,有稳定职业或离退休的、收入较高的以及有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其参与的意愿更加强烈。这一方面反映这部分人群有更强的健康意识,也反映了居民的经济条件限制了治未病的参与度,这从被调查者关于回答“医保及政府支持度”亦可得到佐证。
衡阳城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尚未达到满意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把握住治未病的适合人群,采用各种形式的宣传平台来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知识宣传[3]。此外,政府应加大投入,推进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同时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提高人们对治未病服务的可及性,规范、引导治未病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