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1
袁琴 胡庆霞
746000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陇南
癌痛是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疼痛是主要的症状之一[1]。若能消除这些症状,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明显改善。正确使用各种治疗手段,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每一个医生都要考虑的[2]。本研究探索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对癌痛患者止痛治疗效果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180 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3]中恶性肿瘤相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 例。对照组男62 例,女28 例;年龄30~85 岁,平均(59.29±7.56)岁;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3~10 分,平均(7.41±2.24)分;贲门胃底恶性肿瘤6 例,鼻咽恶性肿瘤2 例,胆管恶性肿瘤2 例,肺肿瘤12 例,肝肿瘤11 例,宫颈肿瘤2 例,结肠恶性肿瘤2 例,卵巢恶性肿瘤2 例,膀胱恶性肿瘤5 例,前列腺恶性肿瘤4 例,乳腺恶性肿瘤3 例,食管恶性肿瘤12 例,胃恶性肿瘤15 例,胰腺恶性肿瘤8 例,直肠恶性肿瘤4例。
观察组男60 例,女30 例;年龄31~85 岁,平均(59.26±7.56)岁;NRS 评分3~9 分,平均(7.39±2.14)分;贲门胃底恶性肿瘤8 例,鼻咽恶性肿瘤2例,胆管恶性肿瘤2 例,恶性黑色素瘤复发1 例,肺肿瘤11 例,肝肿瘤11 例,宫颈肿瘤1 例,骨继发恶性肿瘤1 例,结肠恶性肿瘤2 例,卵巢恶性肿瘤2 例,脑继发恶性肿瘤1 例,膀胱恶性肿瘤6例,前列腺恶性肿瘤4例,乳腺恶性肿瘤4例,肾肿瘤1 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 例,食管恶性肿瘤11例,胃恶性肿瘤13 例,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1 例,胰腺恶性肿瘤4 例,直肠恶性肿瘤2 例,子宫肿瘤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NRS 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三阶梯镇痛疗法,轻度疼痛患者采用第一阶梯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胶囊、吲哚美辛栓等。中度疼痛患者采用第二阶梯治疗:磷酸可待因片±1 个第一阶梯药物±普瑞巴林胶囊。重度疼痛患者采用第三阶梯治疗:硫酸吗啡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 个第一阶梯药物±普瑞巴林胶囊。观察组患者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2352,规格:2 mL 双氯芬酸钠75 mg 与盐酸利多卡因(以利多卡因计)20 mg],用药剂量2 mL,肌内注射给药,1次/d或2次/d。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率[4],a.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自觉无明显疼痛,视力模拟评分下降3 分以上;b.局部缓解:患者自觉轻度疼痛,但可耐受,视力模拟评分下降2~3 分;c.无缓解:疼痛症状无变化或恶化。缓解率=(完全缓解+局部缓解)/总例数×100%。②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RS 评分[5]和疼痛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内进行测试, 0~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21.0 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率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率的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 评分和疼痛缓解时间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RS 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和疼痛缓解时间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和疼痛缓解时间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NRS评分(分) 疼痛缓解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90 7.41±2.24 4.21±1.12* 28.34±4.24观察组 90 7.39±2.14 2.50±0.25* 24.12±0.13 t 0.124 8.024 8.912 P 0.894 0.00 0.000
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接受抗癌治疗的意愿,是癌症患者抑郁和自杀的主因,所以控制癌痛是有效治疗癌症的基础,癌痛治疗与肿瘤治疗同等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的“三步止痛原则”已成为治疗癌症疼痛的指导和教育工具[6]。尽管镇痛疗法并非癌症治疗的基本方法,但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止痛疗法的正确应用也是晚期癌症姑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止痛疗法能使患者远离痛苦,重拾对过去的信心,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癌痛的药物有三种:轻至中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轻、强阿片类药物,分别用于减轻中度至重度疼痛;辅助性药物,包括特效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惊厥药、皮质类固醇、双磷酸盐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癌症疼痛的三步治疗原则[7]:①治疗轻微到中度疼痛的非阿片类药物,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类固醇消炎药。②在疼痛持续或恶化时,增加(而不是取代)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卡因。初发期疼痛持续或中等到严重程度的患者应选择强力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或美沙酮,或增加剂量,即第三阶梯。③在同时使用上述药物时,应结合使用临床疼痛辅助止痛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三步法能有效缓解90%癌症患者的疼痛,并能减轻75%以上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三步法”的治疗原则为口服、及时、循序渐进、个体化、注重细节[6]。
近几年来,有研究证实[8],癌痛确切的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E2)、5-羟色胺释放有关。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并能有效地阻止花生四烯酸的转化。在降低细胞内花生四烯酸浓度的同时,促进甘油三酯与花生四烯酸的进一步结合,间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双氯芬酸对邻氨基苯甲酸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过程。环氧合酶COX-1 和COX-2 两种异构体的作用相似,同时可促进花生四烯酸与甘油三酯之间的结合,减少细胞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间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说明双氯芬酸钠具有消炎、镇痛、解热等功效。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种局麻药物,可减少细胞内钠和钙离子的浓度,减少钾离子的外流,从而提高脑血管的张力,可抑制颅内压增高,有效防止脑水肿,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保护缺血神经细胞的作用[9]。盐酸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麻药物,局部麻醉效果好,维持时间长,在组织中分散快,分散范围广,作用强度是普鲁卡因的两倍,持续时间是普鲁卡因的一半至两倍。利多卡因不能累积或抑制心肌收缩性。双氯芬酸钠与盐酸利多卡因的复合药物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不仅能提高双氯芬酸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使其充分发挥疗效,还能有效地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减少注射部位的组织损伤,增强镇痛效果。
本研究观察显示,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N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针对癌痛患者在三阶梯镇痛疗法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强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究其原因在于,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通过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合酶,从而阻止其转化为前列腺素。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可降低疼痛受体对炎性疼痛刺激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机体的痛阈,进而提升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用于癌痛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缩短缓解疼痛的时间,减轻疼痛应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