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3.0T 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4-11-11

周春尧 沙均平 高兴波 王玮

213300 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影像科,江苏溧阳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完全统计显示其发病率约为100/10 万[1]。前列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2]。前列腺增生也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前列腺疾病,其绝大多数为良性,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根据目前研究分析,早期前列腺癌容易误诊为前列腺增生,延误病情,影响患者预后[3]。MRI 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存在多种参数成像模式,能够为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对其应用3.0T MRI 鉴别诊断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0年1-12月收治前列腺癌患者45例(A组)和前列腺增生45 例(B 组)。A 组年龄48~85 岁,平均(68.52±4.25)岁。B 组年龄50~84 岁,平均(68.55±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者临床病理确诊;②术前均接受3.0T MRI 检查;③各项检查资料均有记录;④患者知情并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存在MRI检查禁忌证;③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④对比剂过敏史。

方法:①检查仪器:美国GE 3.0T MRI,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MRI、DWI 以及DCE 检查。②常规MRI检查:有配套的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检查前患者需保持膀胱充盈,采用仰卧位检查,MRI扫查范围:耻骨联合上方。检查参数如下:横轴位:T1WI:TSE 序列,层厚=3 mm,层间距=0.3 mm,TR=500 ms,TE=12 ms,FOV=400 mm×400 mm,矩阵320×320;T2WI:TSE序列,层厚=3 mm,层间距=0.3 mm,TR=4 000 ms,TE=90 ms,FOV=400 mm×400 mm,矩阵320×320;SE 序列冠状位实施FST2WI,轴位实施T1WI、T2WI 以及FST2WI,常规完成MRI 检查。③DWI 检查:矢状位、轴位均采取EPI 序列,检查参数:层厚=3 mm,层间距0,TE=5 ms,TR=4 000 ms,FOV=160 mm×210 mm,b=800 s/mm2,激励2次。检查时间64 s,通过扫描仪检查后自动生成不同患者的ADC 图。④DCE 检查:选择轴位TSET2WI,经患者周静脉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钆双胺注射液,对比剂剂量为0.2 mmol/kg,注射速度3.5 mL/s,注射完成后再注入等渗生理盐水20 mL,对比剂注射同时进行检查,对前列腺区域实施连续无间隔扫查,记录并观察影像学资料变化,分析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参数。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ADC 数据;②两组患者DCE 参数,包括峰值、达峰时间与最大线性斜率(SSmax);③单一模式与联合诊断效能。

评价标准[4]: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诊断准确率=(真阴性+真阳性)/总例数×100.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ADC 数据比较:A 组对应ADC 值为(0.81±0.19)×10-3mm2/s,B 组对应ADC 值为(1.27±0.25)×10-3mm2/s,A组ADC值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7,P<0.001)。

两组患者DCE 参数比较:A 组峰值、SSmax 大于B 组,达峰时间小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CE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DCE参数比较(±s)

组别 n 峰值 达峰时间(s) SSmax(%)A组 45 152.25±10.22 35.25±1.14 131.58±8.27 B组 45 103.81±8.47 48.14±3.11 64.35±4.30 t 24.480 26.104 48.384 P 0.000 0.000 0.000

单一模式与联合诊断效能:常规MRI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1.39%(35/43)、78.72%(37/47)、80.00%(72/90);DWI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36%(38/44)、84.78%(39/46)、85.56%(77/90);DCE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8.63%(39/44)、86.95%(40/46)、87.78%(79/90);常规MRI、DWI 与DCE 联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72%(43/44)、95.65%(44/46)、96.67%(87/90)。MRI、DWI联合DCE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均高于单一MRI、DWI、DCE诊断效能。见表2。

表2 不同MRI参数对应诊断效能分析(例)

讨 论

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均为中老年男性中的常见疾病,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虽然有症状,但是症状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使得部分前列腺癌误诊为前列腺增生,不利于患者的尽早治疗[5-6]。

前列腺癌诊断方面可选择的方法较多,比如直肠指诊、直肠超声诊断、肿瘤标志物筛查等,不过总体诊断特异性、灵敏度、准确率一般[7-8]。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更多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疾病诊断方面逐渐得到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在实际应用期间不仅可以多平面成像检查,而且有多种检查参数可供选择,此外,核磁共振在软组织检查方面有较高的分辨率,这些均为前列腺疾病的病变位置、形态、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在应用MRI检查期间,根据不同参数存在的差异性特点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依据,综合各项检查与影像学资料表现更好地做出诊断[9]。

本次研究对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3.T MRI检查,并从常规MRI、DWI、DCE等不同参数方面予以研究。根据结果数据分析,前列腺癌患者ADC 值小于前列腺增生,水分子弥散运动特性是DWI 成像技术的基础,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细胞组织在形态、排列等方面有所不同,成像中对水分子扩散活动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相对而言,前列腺癌的癌细胞较多,组织致密程度高,水分子扩散运动能力下降,即ADC 值较小。DCE 检查中,前列腺癌的峰值、SSmax大于前列腺增生,而达峰时间小于前列腺增生,这种动态检查过程中的不同变化也可作为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参考。常规MRI、DWI与DCE 联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72%、95.65%、96.67%,表明3.0T MRI 检查中依靠不同参数与多种模式的互相参考,能够更好地保证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鉴别效果,分析是因为多种模式与多种参数可从不同方面反映患者病变,有助于更为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3.0T MRI 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诊断鉴别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多种诊断模式的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为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