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4-11-12

彭娇玲

410000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主要是由于腺病毒8型侵入眼球,导致角膜或结膜出现感染的一类眼科疾病[1]。EKC 发病急骤,结膜多出现红肿、充血等临床体征,早期发病患者多以眼部疼痛、流泪、畏光及异物感等症状为主。EKC 疾病具有爆发性流行特点,在发病急性期常出现角膜结膜炎,随着病情进展角膜上皮下逐渐混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使角膜炎症病变持续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困扰[2]。临床上治疗EKC 多采用抗病毒药物,如吗啉双胍、伐昔洛韦等,治疗效果不显著,对角膜混浊病变无明显疗效。本文主要观察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在EKC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12月 收 治EKC 患 者88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17~56岁,平均(36.15±10.31)岁;病程1.5~10 d,平均(5.56±1.65)d。对照组男24 例,女20 例;年龄18~58 岁,平均(37.56±10.24)岁;病程2~11 d,平均(5.89±1.4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电镜检查可显示病毒抗原,结合血清学、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等进行诊断[3];②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合并有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者;③具有机体免疫缺陷及其他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者。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阿昔洛韦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批准文号H37021119),每间隔2 h 滴眼1 次;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0406),1 滴/次,4 次/d。②研究组在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进行治疗,氟米龙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分装),批准文号J20180068,规格:5 mL∶5 mg],1滴/次,3次/d,连续治疗1周后改为2 次/d,直至角膜混浊及角膜上皮下灰色圆点等病变全部消失后可停药。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第1、3、5、7、9 天及停药后进行眼压测量[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角膜浑浊、角膜上皮下灰色圆点病变发生率以及角膜炎消失时间。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体征及伪角膜消失,角膜上皮下浸润;②有效:患者临床体征及伪角膜有所缓解,角膜上皮下浸润有所吸收或完全浸润;③无效:患者伪角膜持续存在,角膜上皮下浸润逐渐形成云翳。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角膜病变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角膜浑浊、角膜上皮下灰色圆点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角膜病变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角膜炎消失时间比较:研究组角膜炎消失时间为(9.56±1.58)d,对照组为(19.68±2.59)d。研究组角膜炎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为临床眼科常见传染性疾病之一,传播途径以人与人接触性传播为主,其发病范围较广[5]。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属于一类腺病毒感染性疾病,并且是最普遍的外眼感染[6]。根据有关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发病人群年龄范围多在20~50岁[7]。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发病无性别差异,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更为多见[8]。人是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腺病毒的主要宿主,传染性极强。有学者研究报道显示[9],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在普通人群的感染率只有0.03%~1.10%,但在人群聚居区可高达10%~32%。该疾病虽然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发病急骤,无任何预兆,极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同时该疾病集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且大部分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极易侵入造成结膜感染,还有部分人群不注意眼部卫生及手卫生,经常熬夜、揉眼睛等因素也会导致出现角膜或结膜炎症反应。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疾病发生后,多出现畏光、流眼泪、异物感及视物模糊等症状,若长时间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治疗,可导致角膜上皮下出现混浊或圆点病变,引起视力下降[10]。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当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出现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充斥在视线前方影响视物。结膜周围可见大量滤泡形成,并且以上、下穹隆处最多。结膜发红充血、有明显水肿,下眼睑结膜处还可有假膜形成,也可伴有水样分泌物。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伴发其他症状,如上睑结膜有斑点状出血,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疗时间,不利于疾病治疗及预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且是一种极具爆发性的流行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结膜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逐渐会出现角膜上皮下逐渐混浊的现象,增加治疗难度,使角膜炎症病变时间持续延长,长期则会损害角膜,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1]。临床在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疾病时,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例如吗啉双胍、伐昔洛韦等,但是这种单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实际效果不显著,不仅治疗见效时间较慢,而且对角膜混浊病变无明显疗效。但是相关研究表明[12],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常规抗病毒治疗而言,于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因为该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为皮质醇,不仅能有效调节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和合成,而且对于患者疾病能发挥显著的抗毒、抗炎和抑制免疫应答作用,使患者的角膜浸润症状达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目前,临床上就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疾病针对侵入病毒及时检查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虽然可缓解疾病炎症症状,但由于治疗周期长,极易出现角膜混浊等并发症,不利于疾病康复,同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糖皮质激素属于临床常见药物,具有减轻水肿、改善充血、渗出及浸润情况,可加速炎性症状消失。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中主要成分为皮质醇,对机体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和合成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发挥抑制免疫应答、抗病毒、抗炎等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白细胞浸润,扩张毛细血管,减轻眼部水肿、充血现象,增强血管通透性,有效预防伪膜形成,利于疾病控制,加速患者身心及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本研究中,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效果显著,实施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角膜炎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且角膜浑浊、角膜上皮下灰色圆点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缓解患者角膜,促进角膜上皮下浸润吸收或完全浸润方面具有更有效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角膜病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提高治疗效果。联合治疗还能缩短患者的角膜炎时间,尽快缓解角膜炎症状,对于患者视物有较大帮助,且及时消除炎症不会对患者的角膜和视力产生严重损害。

综上所述,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发病初期,联合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和降低角膜病变发生,缩短角膜炎消失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