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旷翎 吴志强 邓沙 戴誉 周平华(通信作者)
410000长沙市第四医院皮肤科,湖南 长沙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作性皮肤疾病,以红斑、水疱伴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科的常见病[1]。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比重进一步加剧,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带状疱疹如不积极治疗,则容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神经痛,给患者造成沉重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带状疱疹的临床发病特点、发病月份规律及预后,提高临床诊疗和预防水平,避免误诊,本文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14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包括:①人口学资料:性别、发病年龄;②发病月份;③临床特点:皮损部位、临床分型、误诊情况、并发症及转归。
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②以红斑、水疱伴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③患者因疼痛收治其他科室,住院期间带状疱疹发病,并排除由其他原发病引起的疼痛。
排除标准:①水疱基本好转,病程超过14 d;②单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遵循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的治疗原则。抗病毒药物选取注射用阿昔洛韦(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8119),营养神经药物选择甲钴胺片(江苏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1440),止痛药物选择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恩华药业福根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63236),继发严重皮肤感染患者根据创面处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人口学特点:①性别:314 例住院患者中男155例,女159例;②发病年龄7~89岁。见表1。
表1 314例患者人口学特点
发病月份:314 例患者中1-3月发病82 例(26.1%),4-6月62 例(19.7%),7-9月43 例(13.7%),10-12月127例(40.4%)。
发病部位:314例患者发病部位位于肋间神经支配区域134 例(42.7%),三叉神经支配区域86 例(27.4%),腰骶神经支配区域49 例(15.6%),颈丛神经支配区域45例(14.3%)。
临床分型:314 例患者临床分型中寻常型252 例(80.3%),大疱型32例(10.2%),顿挫型8例(2.5%),出血型11 例(3.5%),坏疽型8 例(2.5%),播散型3 例(0.9%)。
误诊情况:314例患者中46例早期误诊入其他科室治疗,后经皮肤科会诊后诊断为带状疱疹。其中早期因腹痛误诊为胆石症或胆囊炎22例,阑尾炎5例,尿路结石6例;因上肢和颈部疼痛误诊为肩周炎或颈椎病4例;因下肢疼痛误诊为坐骨神经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因胸部疼痛误诊为冠心病2例;因头痛误诊为偏头痛2例,中耳炎1例。总误诊46例,误诊率为14.6%。
并发症:①皮肤并发症:创面继发细菌感染19例;②眼部并发症:病毒性眼角膜炎3例,病毒性结膜炎5 例;③耳部并发症:膝状神经节炎导致面瘫2例;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从患者入院当日开始计算3个月,通过电话回访患者,11例患者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中男4 例,女7 例;年龄49~82岁,平均(66.4±6.96)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5%。
预后和转归:314例患者中292例经过住院积极治疗后顺利出院,痊愈率达92.3%;2 例亨特综合征(Ramsay-Hunt 综合征)患者转入耳鼻喉科住院继续治疗;3 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转入眼科住院继续治疗;17例患者住院期间检查发现肿瘤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其中肺癌10例,肝癌4例,白血病1例,前列腺癌2例;男11例,女6例;合并肿瘤发生率为5.4%。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口老年化比重增加,使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本研究纳入的314例患者中46岁以上患者199例,占整体调查研究的63.38%,说明带状疱疹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和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其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使中老年人成为带状疱疹的好发人群[4]。从2011年开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占总人口的30%,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5],因此应该提高中老年人自身免疫力或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带状疱疹发病率是否在性别中存在差异是有争议的,有研究表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但是本研究中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既往研究表明[7],季节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本研究显示10-12月患者发病127 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通过分析带状疱疹人口学特点和发病月份,提示我们每年秋冬季节(10-12月)应该提高中老年人(>45岁)的抵抗力或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本研究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带状疱疹以寻常型最为常见,占80.3%;且肋间神经最易侵犯,占42.7%,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8]。(2)皮损处继发细菌感染成为带状疱疹最易合并的并发症,说明在治疗带状疱疹的同时应预防创面皮肤感染。(3)带状疱疹存在一定误诊性,本研究中总误诊率为14.6%,分析原因如下。①患者个人原因:部分带状疱疹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仅为疼痛,疼痛部位皮肤无红斑、水疱等皮疹,导致患者根据疼痛部位挂号到其他科室就诊;②医源性原因:可能与病毒侵犯的神经与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常见急性发作性疾病有关,如本研究中误诊泌尿系结石6例,胆石症和胆囊炎22例,因为这些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也为疼痛,可能造成误诊。随着综合医院门诊分诊的细化,虽然门诊医师专业性增强,但是综合跨学科诊断能力减弱,尤其对于可能涉及交叉学科的疾病,所以要加强多学科理论学习和交流,定期举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同时门诊医师应仔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并配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以避免误诊。(4)本研究中所有住院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292例痊愈出院,仅11例患者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5%,低于既往文献报道的5.5%[9];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入组患者均为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未纳入研究,同时也提示我们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应住院接受正规治疗,可以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5)本研究分析预后和转归中发现17 例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合并肿瘤,其中肺癌10 例,占比最多,虽然本研究样本量小,但是告诫我们在平时接诊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时应全面分析患者免疫力下降的原因,首先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相关生活习惯以排查可能合并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其次全身细致的查体并配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尽量减少肿瘤的漏诊率。
由于本研究仅对近2年我院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纳入样本量小,可能存在一定选择性、片面性,不能完整客观反映整个长沙地区带状疱疹总体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特点,且部分门诊带状疱疹患者没有纳入研究,仅选取严重住院患者。但是,本研究说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大,其发病率也上升,因此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成为临床皮肤科医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