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陈丽桥
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
在整体临终关怀服务中,护理人员(需掌握专业医学知识、操作技能、有积极临终关怀态度等)与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机会最多,护士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我国仅少数院校或培训机构设立有临终关怀相关课程及讲座,护士实习生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教育或培训,不易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临终关怀”知识体系[1-3]。
正确的临终关怀概念思想能引导护士实习生树立正向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作为护理工作坚定的后备力量,护士实习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拟调查实习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及临终关怀教育,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临终关怀照护,为护理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3月-2021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查我院护士实习生104 名,均为女生。发放纸质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实习护士的基本资料(年龄、生源地、以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过往临终关怀照护经历等)及中文版FATCOD-B 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4]。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共有29个条目,采用5分法计分,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条目1、2、4、12、16、18、20~25、27和30 正向计分(分别计1、2、3、4、5 分),其余条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介于29~145分,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积极[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4 份,回收104 份。104名护士实习生平均年龄(22.24±1.79)岁,临终关怀评分为(96.12±7.92)分,14 名(13.46%)为独生女,28 名(26.92%)曾接受过相关临终关怀教育课程或培训。与其相对项目相比独生子女、自己意愿选择护理专业、曾接受过临终关怀相关的教育课程知识、自身愿意照顾临终患者、过去1年内有失去直系或旁系亲人的实习护士其临终关怀态度总分更高、态度更积极。见表1。
表1 104名护士实习生的特征分析及其临终关怀评分
许多肿瘤患者在疾病后期面临死亡时,会存在恐惧和害怕的心理,无法正确面对死亡,而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病情的发展,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周期。因此临床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生活[1]。
临终关怀属于护理的范畴,是一种治愈性的护理方法,并且专注在患者逝世前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内,以此减轻患者的痛苦,延缓疾病发展。世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组织在1967年成立,我国则在1988年创建了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经历近20年的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不被人了解到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临终关怀是指向临终患者、家属提供对应的全面照料,包括心理、社会、生理等多个方面,主旨是使临终者的生命需要得到尊重,通过一系列方法,控制患者症状,提升生命质量,确保患者在无痛苦的情况下走完人生最终旅程,照顾好家属的情绪和身体。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为临终患者提供舒适合理的护理措施,在充分了解和调查患者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应的方法,落实高效的临终关怀,具体如下。①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在护理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目的是使患者在生命最后时刻能够舒适的生活,满足愿望。如可以为患者提供喜欢的书籍、影视作品,或者引导与患者关系亲近的家属及时到医院对其进行探望;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采用语言关怀的方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②解决患者痛苦根源,癌症患者疼痛剧烈,也是其痛苦的主要来源,很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失望感和失落感,缓解疼痛。鼓励与安慰患者,与患者进行聊天等,转移其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还可以采用音乐疗法、针刺疗法、按摩等措施,缓解疼痛。药物止痛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疼痛等级进行镇痛药物的选取。③做好日常消毒清洁,除了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等治疗,减少因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压疮的发生,为患者勤换衣物、床单、被褥等,及时清理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干净卫生。注重日常的病房环境管理,及时通风换气,为患者呼吸新鲜空气提供保障,使患者能够维持身心舒畅。④保证患者饮食均衡,满足患者的饮食需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⑤实施适当心理引导,鼓励安抚患者,减少负面情绪出现,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尤其需要注重及时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传递给家属,帮助家属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出现,为家属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通过引导患者家属给予充分理解,并适时进行死亡教育,鼓励患者更好生活,家属更好面对,从而减轻患者的情绪负担。
临终关怀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先进的护理干预方法,其内容复杂,尤其是对于肿瘤患者,在预估其生存周期后,对其逐步地进行教育和护理,而目前掌握该护理干预的医院较少。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学习,需要在教学中逐步进行,而临终关怀的教学在目前教学模式中普及度不高,所以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实施[6-7]。国内,护士对临终关怀和医疗认知及态度水平较低。基于深圳市3家具有安宁缓和医疗资质医院的380名实习护士调查研究发现[3],大部分护士认为照顾垂死患者令人沮丧(88.7%)和害怕处理终末期患者(85.8%),并认为患者去世后有一定的负罪感;只有少部分护士认为给予临终患者精神支持是重要的,且能够理解临终患者的心理痛苦(18.9%)。护士对临终护理的心理素质和临终教育程度不一,医学院校的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有待改进,所以更应注重护士心理素质及技能培养。上海市分析95名大专实习护士对死亡态度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或家庭背景不同的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P<0.05),是否参加过临床护理实习或学过临终关怀相关知识课程,护士对死亡的态度也不同(P<0.05);护士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态度均较积极,但在知识、技能或心理等维度上还无法满足目前临床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8]。有研究显示[9],统计分析578名护士对临终关怀态度评分为(98.63±7.35)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宗教信仰、是否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是否有患重大疾病的家人等因素均会影响临终关怀态度。
目前,国内外护士对临终关怀态度并不积极,与其缺乏临终关怀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的护理实习生其临终关怀态度更加积极。意大利学者通过调查显示,意大利医学生临终关怀态度消极,所以需加强对医学生的临终关怀态度教育[10]。日本相关研究人员发现注册护士和护工对临终关怀态度的积极性与是否参加研讨会呈正相关,与其对死亡恐惧呈负相关[11]。英国相关研究也指出护士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时间与临终关怀态度积极相关[12-13]。加强护士临终关怀的知识教育和死亡教育,可提高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度与接受度,对形成正向死亡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独生子女、自己意愿选择护理专业、有接受过临终关怀相关教育、自身愿意照顾临终患者、过去1年内有失去直系或旁系亲人的实习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更积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