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刘丽君 谭瑞珠 罗敏琪 郑少西 朱海媚
529200台山市人民医院,广东台山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妊娠期首次发生糖代谢异常。临床对GDM 的治疗主要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入手,但部分患者对GDM 的认知较少,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孕期观念,治疗依从性较差[1]。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GDM 认知的主要干预方式,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是一种新型健康教育方式,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不断强化患者的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消除负面情绪,达到对GDM病情的控制效果,改善妊娠结局[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在GDM 患者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2020年1-12月收治GDM 患者11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 例。观察组年龄23~38 岁,平均(29.7±5.2)岁;孕周26~34 周,平均(31.3±2.4)周。对照组年龄22~39 岁,平均(30.1±5.4)岁;孕周25~34 周,平均(31.1±2.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3],经OGTT试验确诊为GDM;均为单胎;沟通及认知功能正常;既往无内分泌疾病;孕周在24~34周。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妊娠疾病、精神障碍、严重躯体疾病等。
方法:⑴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通过集体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GDM 知识教育,要求患者自行控制饮食和积极运动锻炼,每次产检时检测血糖,给予常规指导。⑵观察组使用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①提出问题: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采用诱导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对GDM 的认知情况、自身心理状态,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健康教育目标。患者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疾病基础认知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心理状态较差,以这些问题为教育目标,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②疾病知识教育:个体化讲解GDM 的发病原因、对母婴的危害、饮食和运动治疗的重要性、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等,引起患者的重视。结合医生开具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饮食和运动进行严格控制,制定个体化饮食食谱,要求患者在每日三餐后1 h 进行有氧运动30 min,并指导患者自行在家监测血糖,做好记录。每次教育结束后要求患者复述相关知识,护理人员给予查漏补缺,确保健康教育的质量[4]。每次健康教育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教育质量;③自我管理教育:在患者掌握GDM 相关知识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护理人员可模拟日常生活情景,指导患者在模拟情景中展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遵医用药等方面的能力,引导患者完成各项锻炼,指出不足之处,使患者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5];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采取叙事疗法进行情感安抚,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环境,指导患者深呼吸,再高度集中精神,跟随旁白进行冥想。旁白尽量使用欢快、愉悦的故事,冥想完毕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疏解负面情绪,30 min/次,1~2次/周[6]。两组均干预4周后评价疗效。
观察指标:①干预前后测定血糖指标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②干预后统计自我健康管理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包括自我监测血糖、合理膳食、自我情绪调节、规律用药、严格控制体重、定期来院产检等;③干预前后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评估心理状态改善情况;④随访至妊娠结束,统计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n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57.89±0.765.06±0.47*10.96±1.237.12±0.78*7.64±0.685.12±0.46*对照组557.91±0.806.45±0.63*11.04±1.289.43±0.82*7.43±0.726.39±0.57*t 0.2103.7020.2244.0130.2793.901 P>0.05<0.05>0.05<0.05>0.05<0.05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健康管理情况比较:观察组自我监测血糖、合理膳食、自我情绪调节、规律用药、严格控制体重、定期来院产检等自我健康管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比较: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nHAMA评分HAMD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513.36±3.275.68±1.42*16.84±3.187.62±1.49*对照组5513.51±3.439.15±2.01*16.37±3.2512.46±2.38*t 0.2484.1330.4594.414 P>0.05<0.05>0.05<0.05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比较[n(%)]
临床除了对GDM 进行针对性治疗外,还应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GDM 患者血糖控制率、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由于GDM 患者大多情绪敏感,同时妊娠后机体生理、身体等各方面均有明显变化,也使得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临床在健康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对其心理状态的干预[7]。传统健康教育以填鸭式灌输疾病知识为主,未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往往因沟通交流不顺畅、无健康知识反馈渠道等问题,导致健康教育效果欠佳,患者无法建立整体的知识构架,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得不到提高,甚至出现逆反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整体干预效果不佳[8]。
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采取设立教育目标的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提出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设定目标,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9]。本研究从疾病知识教育、自我管理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入手,一方面为患者建立温馨舒适的教育环境,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循序渐进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掌握程度,重视自身血糖的管理和监控,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另一方面,加强心理和自我管理的教育,引入情景训练、冥想等方式,强化患者的角色定位,增强遵医行为,缓解负面情绪,减轻教育过程中的抵触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方式,确保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状态,改善行为方式,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能明显提升GDM 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孕期,改善身心状态,顺利分娩,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综上所述,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在GDM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临床优势明显,提高了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健康管理效果,稳定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了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