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彭丹 刘梦婕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沙
大部分ICU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会逐渐低下,造成十分明显的营养不良,采取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以及广谱抗生素使用均会使下呼吸道感染率升高。由于病原菌组成结构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再加上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研究较为少见,因此,详细掌握感染病原菌组成,同时对病原菌的抗菌药敏感率和耐药性展开系统的分析,可对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用药和治疗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1]。
本研究针对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展开系统的分析,详解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60~80岁,平均(69.25±8.3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65±2.36)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得到本院的知情同意[2]。排除合并较为严重的心、脑、肝以及肾等疾病的患者。
实验方法:①病原学检查: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标本新鲜,且不受外界病原菌的污染,可立即送检,开展痰液洗涤,同时做半定量培养。使用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以及MH琼脂平板将采样合格标本展开有效的细菌分离培养。微生物培养过程需要严格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同时可采用VITEX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3]。②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K-B法)展开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作为质控菌。药敏纸片和琼脂平板来自于Oxoid Inc;判断标准结合CLSI进行判读。所有操作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流程开展检测。
观察指标:分析所有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离出病原菌110株,细菌100株(90.90%),真菌10株(9.1%)。细菌中革兰阴性菌80株,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阳性菌20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真菌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其他(P<0.05),见表1。
ICU是作为医院发生感染的高发科室,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①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②致病菌的耐药性较高。③开展机械通气等相关的侵入性治疗,例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会直接破坏患者的皮肤黏膜屏障,开展侵入性治疗所采用的生物材料很容易造成细菌黏附。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包被有生物膜的细菌可使得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4]。
主要病原菌即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等,之后为真菌和革兰阳性菌。3类病原菌可作为构成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上述研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32.5%,大肠埃希菌25%,鲍曼不动杆菌17.58%,阴沟肠杆菌18.75%,肺炎克雷伯杆菌6.25%,说明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占比较多,铜绿假单胞菌是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本文中仅次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治疗较容易出现耐药,特别是由于近几年来耐药率增长速度的显著增加,出现较多种类的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是在针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以及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的细菌。同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不断增加和多种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均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大部分为高龄患者,同时合并肺部基础疾病,例如慢阻肺以及其他相关的疾病,且在ICU入住时间较长,之前均采用过广谱抗生素等[5]。
表1 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综上,有创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真菌以及革兰阳性菌,对于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药物治疗时需要严格坚持病原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而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深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