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系统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时间:2024-11-12

陈文华

511300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广东 广州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因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导致患者出现局部心肌细胞坏死[1]。患者发病初期会因为心脏骤停而导致猝死,特别是院外发病的患者,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2]。临床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h内院外猝死发生率50%,若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恰当的护理,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有效的救治[3]。本研究主要评价系统化管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男26例,女26例;年龄54~84岁,平均(72.5±11.4)岁。所有患者经临床检验和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方法:所有患者院前急救时应用系统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合理组织,构建院前急救方式:认识到合理的救治和护理措施对疾病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性,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和讲解,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院内业务学习,尤其是院前院内人员。还需要做好对相关仪器和设备的准备工作,保证抢救仪器的标准化,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的原则。保证和上级医院进行联网,确保能够准确传达相关病历资料,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和上级医院建立网络沟通,根据患者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转运至上级医院进行处置。在进行院前急救分级转诊中,与区人民医院的心痛中心建立微信群,方便急救现场发心电图给心痛中心的值班医生,以便于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②快速反应体系建立:要建立快速反应体系,接到急救电话后应及时出车,在车上及时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前兆,以便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且做出相关的急救和指导[4]。③出车前准备:出车前应准备好相关的急救药品,车上应该进行再次确认。④现场干预:到达现场后,需要立刻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且对于心电图进行监测,为患者进行持续的氧气吸入。患者根据医嘱选择含服硝酸甘油及止痛剂,有效缓解患者的胸痛。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进行处理[5]。⑤转运干预:转运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将患者病情告知急诊科,以便于急诊科进行相关的抢救准备[6]。⑥到院护理:到达医院后,应该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以便于能够保证抢救工作能持续、有效地进行[7]。⑦患者家属干预:在整个院前抢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工作,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能够有效地保证院前急救能够顺利地进行和开展,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的恶化[8]。

结 果

院前急救时,发病到抢救时间(21.3±12.2)min,溶栓时间(1.24±0.75)d,住院时间(8.4±2.8)d。成功抢救49例,入院前死亡1例,入院后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4.2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较为危急、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这也是临床上心源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趋年轻化,而且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积极抢救患者,这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分析系统化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中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发现,系统化的院前急救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优化患者相关情况,对促进患者治愈具有较好的价值。这提示系统化管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能够及时准备急救药品,清点相关的仪器等,可以有效在出车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缩短了不必要的时间。而且急救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和敏锐观察力,能够在患者急救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系统化管理可以保证医生口头遗嘱能够认真的落实和贯彻。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的治愈。

综上所述,将系统化管理应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对患者的抢救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