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胆道疾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4-11-12

刘志武 高雪梅

621000绵阳市中医医院普外科,四川1

621000绵阳市中医医院供应室,四川2

胆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其中外科手术是疾病常用治疗手段,虽然通过手术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实际中患者往往受手术创伤、麻醉、疾病本身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术后机体功能恢复较慢,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1]。胆道疾病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前经常面临腹部胀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以及留置胃管等不适,不仅造成患者康复延迟,还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而常规治疗方法术后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等在针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效果不显著,致使部分患者术后无法早期进食或者早期进食后腹胀加重,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医生的自信心[2]。故临床提出对胆道手术者围手术期患者给予相关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其胃肠道功能恢复。2014年2月-2018年3月收治行胆道外科手术患者34例,观察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今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8年3月收治行胆道外科手术患者253例,按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127例,男67例,女60例,年龄20~74岁,平均(45.2±4.8)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70例,胆管结石41例,胆囊息肉16例。对照组126例,男66例,女60例;年龄21~75岁,平均(45.9±4.5)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72例,胆管结石40例,胆囊息肉14例。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胆道疾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无手术禁忌证,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腹部手术史,依从性高,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年龄<18岁,或>80岁;患者临床资料不全,对治疗用药有严重过敏反应,术前未用特殊治疗(放化疗等)。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术前禁食,术后给予常规补液、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以促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为目标给予综合治疗,术前下午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晚上8:00前口服肠内营养液,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对存在持续焦虑者适当应用抗焦药。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或小切口手术,减少不必要操作,采用胸段硬膜外麻醉、短半衰期麻醉药全身麻醉,在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下对术中补液量控制,保持患者体温36℃,手术结束时不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规补液,术后镇痛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将适量镇痛药混入常规生理盐水中缓慢滴注,以减轻术后疼痛,术后第1天使用乳果糖。若患者补液1 d后未见不良反应,给予肠内营养剂,对进食出现腹胀、恶心者使用甲氧氯普胺,同时术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在床上做简单运动、按摩腹部,并以生理盐水灌肠。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术后12 h、1 d、2 d患者腹痛程度进行评分,组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患者胃泌素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本次并发症观察:感染、肠梗阻、恶心、呕吐。术后恢复观察:肛门排气、进食、肠鸣音恢复、排便用时。腹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10分,7~10分剧烈疼痛,0分无痛,1~3分轻微疼痛,4~6分中度疼痛。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5天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胃泌素水平进行检测,所有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统计学分析:以SPSS 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行χ2或t检验,结果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用时短(P<0.05),见表1。

术后患者疼痛评分:观察组术后12 h、1 d、2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患者胃泌素水平变化:术后观察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χ2=8.783,P<0.05),见表4。

讨 论

胆道疾病在我国普外科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和高发的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是胆道外科手术后患者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认为术后腹腔内炎性因子侵入胃肠道肌层,术后肠麻痹,胃肠道蠕动缓慢是造成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3]。术后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缓慢给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应用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得到临床重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h)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h)

组别 肛门排气 肠鸣音恢复观察组 20.8±5.6 10.5±3.4对照组 25.1±5.8 15.1±3.6 t 5.999 10.449 P<0.05 <0.05

临床发现胆道外科手术患者因麻醉、手术操作等导致术后消化系统结构、功能改变,造成患者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失,从而导致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长,胃肠道积气、积液严重,进而引发疼痛、腹胀、肠梗阻等情况[4]。故如何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得到临床治疗医生的关注。本文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排气用时短、胃泌素分泌恢复快、疼痛评分低,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围手术期对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挑选镇痛药物、使用肠内营养剂等)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分析原因为阿片类药虽然有良好镇痛作用,但用药后患者有一定成瘾性,若使用剂量过大可引发便秘给其胃肠道恢复造成不利,严重者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昏迷、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5]。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不仅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还能刺激肠道、加快机体代谢,引起胃肠反射,促胃肠蠕动、排气、排便[6]。本次综合治疗中对患者给予腹部按摩、生理盐水灌肠等措施,其中按摩能加速全身气血运行、刺激腹部、促肠道蠕动,而灌肠能加强胃肠平滑肌收缩,推进肠道运动,从而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7]。

综上所述,临床对胆道外科手术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疼痛弱。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12 h 1 d 2 d观察组 5.8±1.3 3.4±0.8 2.8±0.6对照组 6.0±1.4 4.1±1.0 3.5±0.4 t 1.178 6.150 3.117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变化(±s)

表3 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变化(±s)

组别 术前 术后1 d 术后5 d观察组 160.5±19.3 108.9±14.6 147.5±16.2对照组 161.4±19.6 90.5±13.8 118.2±15.7 t 0.338 10.300 14.607 P<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