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王洪勇
102200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10%~15%,目前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1]。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一种经典术式,近年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越来越受到重视[2],为进一步探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研究。
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46.3±2.4)岁;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11例,Ⅲ期2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1例,导管内癌4例,乳头状瘤癌变2例,髓样癌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6.8±2.2)岁;临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0例,Ⅲ期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5例,乳头状瘤癌变3例,髓样癌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术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根据患者乳房形态及大小设计横月牙形或纵梭状切口,随后游离皮瓣,切离乳腺及胸大肌筋膜,清扫胸大肌淋巴结,将乳腺自下内向上外与深面胸大肌筋膜分离至胸大肌外缘下,向内牵拉胸大、小肌,分离胸大肌外缘与乳腺组织分界处,清除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及脂肪,注意保留胸前神经。然后提拉胸小肌,以暴露锁骨下血管,沿锁骨下静脉结扎并切断下分支后清除腋窝的淋巴及脂肪组织,显露并保护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患者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过程中不予以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尽量切除肿瘤的同时保证患者的乳房外形是乳腺癌手术的主要原则。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目前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开展,传统手术方法是术中切除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但患者术后常会出现上臂感觉异常以及胸肌萎缩等并发症[3],因此针对术中是否保留患者的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成为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4]。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目(个)观察组 84.7±12.3 94.2±16.3 15.4±2.4对照组 98.2±15.2 96.1±18.0 16.1±1.8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不会减少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能够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与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术相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6]。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能够预防术后胸肌出现萎缩,肋间臂神经主要支配腋底、上臂内后侧及侧胸壁皮肤知觉,因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预防或减少术后上肢及腋窝感觉异常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8]。
综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临床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