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王晓刚
276004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缺陷[1]。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紊乱,进一步造成机体组织损伤[2]。相比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更加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节律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可以更稳定的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3]。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的肝糖原的累积,同时进一步促进了肝损伤的发生,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发生后反过来导致糖代谢紊乱的进一步加重,这种恶性循环,给2型糖尿病和肝硬化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4]。本文通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血糖水平,检测患者IGF-1、GLP-1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多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2017年8月-2018年4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4.6~81.3岁,平均(58.3±3.2)岁;病程4~10年,平均(6.5±0.9)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患者T2DM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肝硬化患者均经B型超声证实为肝硬化。其中Child-pugh A级28例,Child-pugh B级20例,Child-pugh C级12例。排除标准:排除感染、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肝硬化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试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根据患者体重、血糖水平等计算胰岛素泵用量,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各占50%。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5~7 mmol/L,餐后2 h血糖7.8~10 mmol/L。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保肝、降酶、利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F-1、GLP-1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液IGF-1、GLP-1含量。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GF-1、GL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IGF-1、GLP-1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胰岛素泵治疗能够通过持续泵入适量胰岛素调控患者血糖水平。IGF-1因其与胰岛素具有结构同源性,且在机体许多组织中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作用而得名。其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IGF-1通过广泛分布全身的IGF-1受体发挥作用。肝炎肝硬化已迅速发展为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肝脏损伤、肝细胞重组是肝硬化的基础病变及代谢组分。翁建平教授团队的前期研究已证实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除降低血糖外,还可显著改善肝脏的脂质沉积。该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和一系列机制研究,证明了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去乙酰化酶SIRT1介导减少热休克因子1(HSF1)的乙酰化水平,从而上调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最终改善脂毒性所致肝脏内质网应激及脂质沉积。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中治疗中,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IGF-1、GLP-1、FGF21表达,进而改善肝脏微环境,降低肝脏应激反应,促进肝脏纤维化的缓解。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F-1、GLP-1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F-1、GLP-1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指标 时间 对照组 实验组IGF-1(ng/mL) 治疗前 134.35±13.12 128.76±10.18治疗后 141.52±14.52 192.43±16.21⋆Δ GLP-1(pmol/L) 治疗前 28.35±3.12 34.22±4.11治疗后 32.41±4.89 51.78±5.29⋆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