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时间:2024-11-12

彭勇

221000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又称为栓塞性脑梗死,是指某些异常的气体、固体或液体等栓子物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组织的颈部动脉,导致血管管腔急性闭塞,引起局部脑血流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甚至软化、坏死,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继而出现[1,2]。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非常高,如不及时、尽早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是医学研究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疾病时发现的一种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通过对大量资料文献的查询,我们发现当人体出现病理反应时,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升高至异常状态[3,4]。本文主要对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与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疾病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其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患者12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人群110名作对照。纳入条件:①符合官方规定的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年龄>60岁。③通过对患者病史的采集及检查结果的分析,证实患者病程>24 h。④患者和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此外,我们还需要排除具有以下3种情况中任何1种情况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①最近1个月内服用过抗癫痫药物的患者。②患有严重的器官疾病。③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两组患者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液的抽取,抽取时间为清晨6:00,抽取部位为患者肘部。将抽取到的血液标本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值5~10 μmol/L。

表1 有无CAS斑块患者血浆Hcy、hs-CRP和TC水平比较(±s)

表1 有无CAS斑块患者血浆Hcy、hs-CRP和TC水平比较(±s)

组别 n Hcy(μmol/L) hs-CRP(mg/L) TC(mmol/L)有CAS斑块 89 20.18±3.12 5.68±2.10 5.44±1.30无CAS斑块 31 16.95±4.18 5.49±1.88 5.39±1.65 t 4.599 0.211 0.172 P<0.05 >0.05 >0.05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检测患者是否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的数量、长度及厚度等信息,我们需要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患者需处于平卧状态,检测内容为患者颈部两侧中线的总动脉内动脉、外动脉以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

血生化检测:将所有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5 min的离心处理,取上清液进行总胆固醇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分析,总胆固醇水平分析仪器是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测量方式是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

判定标准: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根据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判断,其判断的具体内容是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度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4分;中度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4~10分;重度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都利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检测: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1.59~24.22 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3.80~7.38 μmol/L,总胆固醇水平3.61~7.35 μmol/L;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4.78~11.28 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0.88~2.54 μmol/L,总胆固醇水平1.30~3.12 μmol/L。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有无CAS斑块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TC水平检测比较在:观察组中,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89例;患者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关系:观察组患者120例中,患者脑卒中病情属于轻度52例,患者的病情属于中度39例,患者的病情属于重度29例。对以上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分析,发现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现递减的趋势。

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IMT关系分析: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比关系。

讨 论

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患者的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导致其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软化、坏死等病理改变,继而出现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症状[5,6]。该病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大多急性起病,病情常于数小时或数天内达到高峰。一般在起病前都有先兆症状,常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半身不遂和言语不清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7]。

一般来说,引起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原因主要有2种:第1种情况是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患者本身脑血管的病变,多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血流缓慢、血压下降、在血管内凝聚成块、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情况都会引起脑血栓。另一种情况是脑栓塞,该情况的出现多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流达到脑部堵塞血管,最终引起脑栓塞[8]。这种栓子可能来自骨折时的脂肪栓子,也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的赘生物,或者肿瘤细胞脱落形成肿瘤栓塞等。本次研究认为,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的疾病程度呈现正相关性。其原因有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造成患者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继而导致患者器官的部分功能无法正常运转,致使患者的血管出现狭窄、变形等情况,最终形成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其增高水平与患者的疾病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该结论可以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疾病的病情监测指标和疗效监测指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