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诊断布氏菌病的价值应用分析

时间:2024-11-12

栗舒娅 彭丹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沙

布氏杆菌主要是指革兰阴性菌。布氏杆菌的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等家畜。人类若接触感染布氏杆菌的动物或食用此类动物和乳制品容易感染从而患布氏菌病。布氏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对布氏菌病患者的病情展开有效的诊断,可防止病情发展,进而改善预后,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为目前临床上诊断布氏菌病重要方法[1]。本研究针对布氏菌病患者分别采用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布氏菌病患者100例,采用细菌学检验即为对照组,采用血清学检验即为试验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1.35±8.32)岁;病程1~21 d,平均病程(10.23±2.36)d;职业:兽医15例,家畜饲养员10例,屠夫16例,皮毛加工工人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2.69±8.52)岁;病程1~22 d,平均病程(11.24±2.48)d;职业:兽医16例,家畜饲养员9例,屠夫15例,皮毛加工工人10例。本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会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布氏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但未确诊。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得到家属同意。排除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排除伴有较严重的血液疾病、流行性感冒及感染性疾病患者。

实验方法:对照组采用细菌学检验,使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对患者展开系统检验,首先选取肝琼脂培养基,可将标本直接接种,然后展开细胞培养,若肝琼脂培养基中出现菌落,说明该项检验结果呈阳性,为积极保证检验的准确性,所有患者均需要经2名经验丰富的检验员展开检验,所有检验过程均需要严格按照规章流程开展,积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试验组采用血清学检验,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法可对患者展开检验,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积极保证血液新鲜度,血液无溶血现象和明显蛋白凝块,需要分离血清,使用0.5%适量石碳酸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随后在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抗原,将其充分震荡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保持温度37℃,培养22~24 h。判定检验结果时需要观测患者的血清凝集反应的程度[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布氏菌病是一种因为布氏杆菌感染造成的传染性疾病,可传染人类和牲畜。大部分布氏菌病患者是经过宠物接触进行传播的,或食用已感染的肉质食品或乳质食品传染的,人类被布氏杆菌感染后,会突然出现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等现象,进而损伤患者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及神经系统。若布氏杆菌直接入侵机体,机体会迅速启动免疫功能,吞噬细胞可直接将布氏杆菌吞噬,但是布氏杆菌依然会在患者吞噬细胞内部存留,并且快速繁殖,最终直接损坏患者的淋巴细胞,侵入血液循环系统,最终造成全身感染[3]。

目前布氏菌病的发病范围逐渐由牧区扩展到非牧区,该病发病急,范围较为广泛,容易复发,若发生,便会出现大规模的疫病,治疗与控制该项疾病十分麻烦。因此,人们要及时做好布氏菌病的预防,严格把控传染源,可对家畜定期进行检疫以及注射疫苗,及时发现感染病畜,快速隔离和诊治。另外,相关人员在对牲畜进行免疫时需要加强自身的防护,严格按照防护流程,穿着防护服,戴橡胶手套;同时需要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再者需要加强宣传,尤其是需要对大型养殖场饲养员进行疾病宣教,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布氏菌病的发病原因、症状,积极做好自我预防[4]。

布氏菌病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造成十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诊断和检查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难点。有临床研究显示,快速准确诊断可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布氏菌病患者病情的发展。目前,临床采用的布氏菌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分离培养法、SAT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法、补体结合试剂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但是各种检验方法均具有较多的缺点,其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法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因为该方法容易使患者血清出现非特异性的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剂法开展检测时采用的抗原和血清量多,检验过程十分烦琐,试剂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的价格相对较高,检验结果也十分不稳定[5]。本研究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阳性率比较

综上所述,采用细菌学检验及血清学检验对布氏菌病进行检验,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两种检验方法均具有不同的优势。在开展临床诊断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有效的检验方法,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值得临床深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