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颜武
22214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卫生院,江苏连云港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发生后,会对患者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关节功能受损。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虽然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引发切口感染或固定物断裂风险,对患者正常预后造成严重制约。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此种内固定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可发挥良好效果。对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进行筛查,将符合条件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内容如下。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36 例,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征,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治疗依从性较高;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8 例。观察组男11例,女7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7.56±3.31)岁。对照组男10 例,女8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7.61±3.17)岁。所选患者无中途退出治疗情况,排除未成年、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及无法配合治疗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①能够正常交流;②诊断明确;③无治疗禁忌;④认知功能正常;⑤年龄>18岁。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在骨折处将切口切开,并对周围肌肉、皮肤和组织进行常规剥离,采用C型臂X线对骨折位置进行复位处理,将钢板插入,随手将螺钉拧紧。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观察,详细分析内固定处理效果,无问题后将手术切口关闭,并进行相应包扎,然后对其进行充分有效的固定。②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硬膜外全麻,清创后,采用C型臂X线对骨折位置进行复位处理,对错位骨端进行旋转处理,达到矫正效果,直至骨折正确复位后停止。采用髓内钉进行固定,骨折端2~3 cm 处作为切口,分离骨膜、肌肉组织,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将髓内钉固定在髓腔处,保证定位准确,做好清理工作后将切口关闭。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采用VAS 量表,取分范围0~10 分,无痛计0 分,痛感最强烈计10 分[2])、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②随访3~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SS 量表,评价项目共6 项,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上述项目分别计30 分、22 分、18 分、10 分、10 分、10 分,总 分 为100 分,得分数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越好[3]);③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项目包括5项,分别为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环境功能、心理功能、综合功能,每项取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18 54.12±3.74 85.24±5.39 14.41±1.37对照组 18 86.36±5.12 126.12±7.81 19.93±2.28 t 21.573 18.277 8.804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随访3~6 个月,观察组HS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HS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HSS评分比较(±s,分)
?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随访3~6 个月,观察组QOL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QOL各项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QOL各项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环境功能 心理功能 综合功能观察组 18 82.36±4.21 85.36±3.24 85.26±4.48 82.14±5.01 84.27±4.97对照组 18 63.24±2.81 71.25±2.89 76.24±3.09 70.56±3.92 73.58±3.81 t 16.026 13.788 7.032 7.723 7.24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多为直接性暴力损伤所引发,主要临床表现为软组织、肌腱等组织损伤,一旦处理不善,则容易导致组织感染、坏死,并且如果患者未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则可出现愈合不良现象,加重损伤程度,对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5]。一般而言,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往往会累及内侧和双侧平台,涉及多个关节软骨,且致伤机制复杂,显著增加患者治疗难度。但是,很多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手术患者手术效果不佳,对正常预后造成一定影响。有文献认为[6],由于下肢活动范围比较大,如果发生骨折后未能做好充分固定处理,则会加重下肢肢体及关节损伤程度。
大量临床实践认为,下肢骨折涉及人的肢体功能,其关节复位率相对较低,在为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时,以做好骨折复位为主要原则,并且保证术后患肢功能能够正常恢复。常规钢板内固定方法,虽然能够恢复骨折正常结构,但是此种治疗方法需要完全剥离骨折断端,可对患者周围组织血液正常供应造成严重破坏,患者髓内血供不充分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技术相比,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与机体组织进行广泛接触时,能够保持较好强度,对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髓内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避免局部血供受到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髓内钉内固定术能够降低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7-8]。说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优势。与此同时,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开展随访工作,结果证实,随访期间患者HSS 评分、QOL 评分均明显提高,效果优于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充分证实髓内钉内固定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能发挥关键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正确处理骨折局部,避免出现断端异常活动情况,并且要注意避免患肢神经血管、肌肉组织发生继发性损害。
对于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愈合,有报道认为不少患者出现愈合不良的问题,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年龄因素: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合并基础疾病,且骨质较差,术后愈合状况不良,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②手术因素:一些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可能出现术后关节面塌陷,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如果合并膝关节合并伤,还会增加手术难度,因此容易对疗效产生影响。手术复位是否良好,也被认为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直接性因素,手如果术复位情况良好,还会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③并发症因素:很多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比较长,早期缺乏功能恢复性锻炼,并且术后关节面过早负重,也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对下肢骨折患者关节恢复造成一定影响。有学者指出,在对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要对关节对位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且对关节面进行整复处理后,准确评估其固定程度,做好牢固固定,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明显帮助。通过总结实践工作认为,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术前应对骨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方式,确定好固定方式,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手术结束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正确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对提升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建议广泛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