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4-11-12

方旺 吕秀芳 陈凌燕

518035 深圳市儿童医院眼科,广东深圳

儿童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外部环境污染程度的逐渐增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也在持续增加[1]。与成人相比,儿童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较低,治疗难度也较高,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过敏性结膜炎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视力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本研究通过采用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为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资料与方法

收治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68例,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为84 例。对照组中,男孩48例,女孩36 例;年龄5~15 岁,平均年龄(9.6±4.3)岁。观察组中,男孩49 例,女孩35 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9.2±4.1)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过敏性结膜的诊断标准[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红、眼痒、异物感、揉眼或眨眼等症状,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能清晰地看到球结膜充血水肿,可见上下睑结膜滤泡形成和乳头增生。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类型眼科疾病或全身严重疾病;②在近期曾经接受过眼科手术或使用其他抗炎或抗过敏药物;③肝肾功能不全;④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

方法:①对照组应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药物浓度为0.05%,滴眼,2次/d,用药量为1~2滴/次。②观察组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的浓度为0.1%,滴眼,4 次/d,1~2 滴/次,两种药物用药间隔5~10 min。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接受为期2 周的治疗,2 周后对患者的结膜和角膜进行裂隙灯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依据。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按照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制定的标准[3],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部症状和体征评分值。根据总评分值的变化将治疗效果分为:①显效:治疗后总评分较治疗前下降高于80%;②好转:治疗后总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0%~80%,因此仍然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③无效:治疗后总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低于30%,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改换使用其他药物治疗。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包括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出现头痛以及眼部刺激症状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应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学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学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学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学结果(±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学结果(±s)

组别 时间点 观察组 对照组 t P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μg/L) 治疗前 12.83±2.25 12.64±2.03 0.996 0.159治疗后 4.38±1.27 6.58±1.85 3.56 0.011组胺(μg/L) 治疗前 108.69±10.53 109.24±10.46 0.483 0.237治疗后 72.48±6.39 85.63±9.05 4.27 0.015免疫球蛋白E(mg/L) 治疗前 0.97±0.38 0.96±0.29 0.572 0.438治疗后 0.48±0.13 0.69±0.19 5.26 0.027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在儿童眼科门诊,过敏性结膜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4],既与患者自身的过敏体质有关,也与外部环境的作用有关。过敏性结膜炎看似是一种简单的“小病”,但其表现为眼部奇痒难忍,且易反复发作[5],这不仅会影响眼部不适,而且还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比如烦躁易怒,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从病因角度来看,脱离过敏原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最根本的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过敏原种类繁多,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脱离过敏原是无法完全做到的[6]。即便如此,当前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治疗策略,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其次是通过药物缓解眼部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主要包括肥大细胞稳定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本研究选择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普拉洛芬)和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说明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比单一使用富马酸依美斯汀能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过敏性结膜炎分为Ⅰ型变态反应和Ⅳ型变态反应[7],当外界抗原物质与体内已致敏的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分子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各种炎症介质,表现为血清中组胺、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IgE水平升高。同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朗格罕细胞等免疫细胞在结膜组织浸润、聚集,加重炎性反应,使结膜充血、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临床上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可伴有眼睑红肿以及黏液分泌物增加,患者瘙痒难忍。普拉洛芬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它可以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阻止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能有效缓解结膜水肿和充血,达到抗炎镇痛的治疗目的[8]。富马酸依美斯汀作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具有较强选择性的药物,它可以特异性抑制H1受体的活性,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下调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调节T 淋巴细胞活性,有效减轻由于大量组胺释放所诱发的结膜组织水肿和充血。我们通过研究两组患者血清学炎症指标,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说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然而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普拉洛芬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能更有效降低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发挥协同抗过敏和抗炎作用。

除了临床疗效之外,安全性也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指标。从整体结果来看,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并不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之,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比单纯采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加有效地降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组胺和免疫球蛋白E的浓度水平。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并未出现显著增加。以上均提示两者联合治疗的用药方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为临床上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