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黄可欣
523320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广东东莞
妇科恶性肿瘤以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最常见,其是女性最为常见的癌瘤之一[1],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2]。
化疗作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首要方案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这是因为其能有效杀灭癌细胞,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增加肿瘤控制率[3-4],另一方面,化疗会诱发营养不良,这是因为化疗可破坏胃肠功能,对正常细胞也有杀灭作用,从而破坏免疫系统平衡[5-6]。据相关数据统计,营养不良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卵巢癌中发病率分别为52.8%、47.9%及60.0%[7]。而营养不良可能降低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治疗机会,缩短生存期[8-9],故探讨科学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对于改善妇科肿瘤化疗后预后意义重大。基于此,采用基于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的个性化营养管理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营养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妇科肿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 例,年龄47~73 岁,平均(58.7±4.6)岁;其中子宫颈癌癌28 例,子宫内膜癌18 例,卵巢癌4 例。干预组53 例,年龄45~74 岁,平均(59.4±6.2)岁;其中子宫颈癌癌26 例,子宫内膜癌18 例,卵巢癌8 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②生存时间>3 个月;③神志清晰、意识清楚。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妊娠期哺乳期;③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营养干预模式[10]:所有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性营养干预模式,即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后给予传统的营养干预。同时,住院第1天时应向患者发放肿瘤患者化疗饮食营养知识宣传单,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发放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化疗护理手册。②干预组实施营养干预模式[11]:所有患者在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后,再次行PG-SGA 评分。根据PG-SGA 评分结果,分为轻度营养不良(0~3 分)、中度营养不良(4~8 分)和重度营养不良(≥9);并分别给予A级营养管理模块(科室医务人员为主导的常规营养管理,无须特别营养干预)、B 级营养管理模块(营养师协作进行营养管理)、C 级营养管理模块(营养小组全程管理,并进行营养干预)。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水平、体重指数(BMI)、化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基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30)等指标的差异,以期系统评估基于PG-SGA的个性化营养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潜力。营养指标包括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营养不良、贫血、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血小板减少等。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相关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水平及体重指数(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血清蛋白(g/L) 血红蛋白(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34.2±3.2 37.2±3.5 101.8±13.2 105.2±14.1干预组 53 35.2±3.8 47.2±4.2 102.2±13.8 118.2±14.2 P>0.05 <0.05 >0.05 <0.05组别 n 血清前白蛋白(g/L) 血清总蛋白(g/L) 体重指数(kg/m2)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0.22±0.09 0.28±0.11 54.8±4.6 56.2±3.7 18.0±1.8 19.2±2.8干预组 53 0.24±0.12 0.49±0.20 55.2±4.8 60.2±4.2 18.3±2.2 22.0±4.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QOL-30总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整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功能五大模块生活质量评分QOL-30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整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功能五大模快生活质量评分QOL-30总评分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QOL-30总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QOL-30总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情绪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51.4±3.5 65.6±4.5 50.3±3.3 64.2±4.1 52.8±3.8 68.2±6.3干预组 53 52.5±4.3 84.2±6.3 52.4±4.0 82.2±6.7 52.2±3.2 89.2±9.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n 整体功能 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对照组 52 51.2±3.2 67.2±3.8 51.8±3.6 65.2±4.3干预组 53 51.2±3.8 87.2±5.7 52.2±4.2 88.2±6.2 P>0.05 <0.05 >0.05 <0.05
相关研究显示,恶性肿瘤在我国住院患者中,中至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7%,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直接死亡率达20%[12]。营养不良的产生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性,亦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与死亡率,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探讨科学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行PG-SGA的个体化营养管理模式后,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通过PG-SGA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膳食方案,确保满足每日膳食需求,进而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使化疗期间免疫功能增强,提高生活质量。其次,PG-SGA 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包括体重、身体功能、摄食情况、活动及消化道及相关症状等,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全身情况及主观感受能进行综合性反映,更好地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及困扰,行个体化营养指导,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事实上,曾有研究系统探讨了基于PG-SGA 的营养干预对于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PG-SGA 通过全面评估胃部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并通过个体化营养干预,对于提高胃部肿瘤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意义重大[13],而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PG-SGA的营养干预对于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十分有利,便于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对于临床营养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最后,鉴于样本数量的限制,故本文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推广局限,基于此,后续可纳入更多患者,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可推广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