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
房芬芝
274500 东明县中医医院外二科,山东菏泽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骨科创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升高[1]。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来说,疼痛是普遍比较担心和恐惧的问题,而且疼痛感会伴随患者较长一段时间,直至创伤完全愈合,疼痛感才会逐渐消失[2-3]。疼痛会引发心率加快、呕吐、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4]。本研究通过对东明县中医医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100 例患者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 例。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9~75岁,平均(45.6±5.8)岁;创伤类型:交通事故伤20例、高空坠落伤18例、意外摔伤12 例。参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0~76岁,平均(46.2±6.0)岁;创伤类型:交通事故伤22例、高空坠落伤19例、意外摔伤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记录完整;②体征较为平稳;③无精神性疾病存在;④能够进行基本的康复训练。
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障碍及不愿配合本次研究;②严重心肝肾疾病;③全身性疾病及其他疼痛类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
方法:⑴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和检查服务:治疗前常规物品和器具准备,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后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护理,预防并发症。⑵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模式:①护理人员系统培训:对医院创伤骨科相关的疼痛护理模式及制度进行完善,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疾病相关知识理论、护理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规范化培训和训练,从整体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②合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后制定相应的麻醉镇痛方案。结合临床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疼痛症状的观察记录以及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询问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麻醉镇痛方案。③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将健康知识以宣传手册的方式发放给患者和家属,并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疼痛控制的方法和误区、定时组织疼痛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患者的饮食和用药进行指导。④疼痛护理:根据面部表情疼痛表及数字评定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制作疼痛评估尺并将使用方法和评估原则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家属。可通过播放轻松舒缓音乐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使患者的疼痛感知能力降低。另外护理人员可以积极地和患者沟通互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安慰。⑤预后护理: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和适宜的温湿度。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视,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以保证血液循环预防血管栓塞、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规划。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⑴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将疼痛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①显效:患者疼痛彻底消失,能正常睡眠;②有效:患者疼痛程度有所减轻;③无效:患者疼痛状况较为严重,导致难以入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⑵患者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在患者出院前将调查表发放给患者或家属填写后收回。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三种。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3.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50 例患者中,显效28 例,有效20 例,无效2 例;常规组50 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96.0%>7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研究组50 例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24 例,满意25 例,不满意1 例;常规组50 例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20 例,满意20 例,不满意9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98.0%>82.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创伤骨科患者大多伴随疼痛,患者在恢复期间因疼痛原因运动量减少,血液循环相对较为缓慢,容易引发血栓、血栓、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对预后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5]。王璐璐等人[6]的研究证实,对创伤骨科患者给予及时的疼痛护理,对患者疼痛感的控制、负性情绪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对100 例患者分组给予不同的方式实施护理来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疼痛模式干预方案,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普遍评价较高。首先,医院针对创伤骨科的护理加强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规范管理,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让患者体验到更加专业舒适的护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普遍得到提升。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加快,临床疗效显著提升。其次,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缓解方案,教会患者和家属应用疼痛评估方案和应对措施、规避误区,对疼痛进行缓解,使得患者对治疗和护理更加配合,治疗依从性更高,从而进一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同时成立骨疼痛护理小组,对护理制度进行规范,归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商讨出改善措施加以落实,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疗效的进一步提升,获得患者更高的评价,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96.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将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和疼痛的缓解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疼痛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方案,使得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降低,提升患者的舒适体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临床疗效显著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将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制定、操作行为上的规范为患者并发症的预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应用后患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满意度高,证明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