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布洛芬治疗小儿发热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

时间:2024-11-13

毕颖薇 王红(通讯作者)

100123民航总医院儿科,北京

小儿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如细菌、病毒作用于机体,产生内生致热源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释放发热介质,进而引起体温升高。发热本身是人体的一种调节机制,可以通过体温升高实现负生物反馈,阻断病原体的复制并抑制其毒性,但对小儿来说,体温≥38.5℃时可有明显不适,出现呼吸加速、烦躁甚至高热惊厥等症状,因此清解热势乃小儿发热当务之急[1]。西药退热虽较快,疗效可靠,但维持时间短,且易使患儿产生抗生素耐药性,不良反应亦多。祖国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小儿热速清颗粒作为中药制剂,在治疗小儿发热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20例,并与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4~12岁,平均(6.37±2.36)岁;病程1~6 d,平均(2.65±1.31)d;临床分型:高热13例,中等热度79例,低热28例。对照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2~12岁,平均(6.62±3.54)岁;病程1~6 d,平均(2.94±1.07)d;临床分型:高热15例,中等热度80例,低热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⑴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儿科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风热感冒的诊断标准[3,4],主症:发热,恶风,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苔薄黄,脉浮数等。兼夹症:咳嗽剧烈,咽部肿痛,大便秘结,不思饮食等。⑵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中医风热感冒的诊断标准,发病≤3 d;②实验室检查符合细菌感染指征;③以发热、恶风为主症,并发症状为咳嗽、咽痛、流涕等;体征可见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下颌淋巴结和颈淋巴结肿大等;④年龄1~12岁。⑶排除标准:①脏器和系统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儿;②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儿;③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④排除患有风寒感冒的患儿;⑤排除已接受其他抗病毒或抗炎药物治疗的患儿;⑥排除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及有精神疾病的患儿。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儿童口服剂型12 mg/(kg·d),2次/d;布洛芬混悬液5~10 mg/(kg·d),每4~6 h服用1次,连续服用不得超过4 d。②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热速清颗粒口服,<1岁,0.25~0.5袋/次;1~3岁,0.5~1袋/次;3~12岁,1~1.5袋/次,3~4次/d。连续治疗4 d。

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1 h、2 h、4 h、8 h的体温变化,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RP、PCT及T淋巴细胞变化。①白细胞计数:使用BC-32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②CRP、PCT及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采取空腹晨血,用免疫比浊法测量CRP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记录各检测因子的百分比。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判定[5]。①治愈:用药24~48 h,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②有效:用药48~72 h,体温恢复正常;③无效:用药72 h内,体温没有改善。总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病例数之和在总病例数中所占的比例。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后第1、2、4、8 h体温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第1、2、4、8 h体温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1 h 2 h 4 h 8 h治疗组 120 38.25±0.65 37.84±0.58△★ 37.36±0.35△★ 36.82±0.41△★对照组 120 38.30±0.71 37.98±0.41△ 37.46±0.39△ 37.82±0.26△

两组患儿治疗后第1、2、4、8 h体温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随时间逐渐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体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治疗后CD4+/CD3+、CD4+/CD8+均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3+治疗组中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外来病原体侵袭机体,在体内与抗体交争,所形成的抗原抗体结合物作为一种发热激活物,可激活体内产生致热原细胞,其可通过特异载体导入脑内,改变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其将致热信号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促中枢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而促使体温升高,从而升高体温调定点,以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达到一个新的水平[6]。发热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方式,能增强人体的抵御能力,抑制病原体繁殖,但持续高热却可损害机体的调节功能,引起各种并发症。目前西医学对于本病发病机制已经具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治疗体系,如低热时推荐冷湿敷法、冷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发热温度高且时间短者,可采取药物退热,如布洛芬与抗生素等;高热且时间较长者推荐应用退热剂与物理联合降温[7]。布洛芬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抑制了环氧霉-2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下降;而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合成促进细菌凋亡,减少外来发热激活物的生成,治疗效果颇佳。但是,布洛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维持时间短,且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而抗生素的耐药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8]。因此,如何在保证退热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成为治疗小儿发热的难题。

CRP是小儿发热中常用的一种化验指标,由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所致,随炎症程度不同,呈现由低到高的浓度变化,可在组织损伤后6~8 h内上升,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敏感度较高[9];PCT在健康人血中浓度极低,当细菌感染时,各个组织器官大量形成PCT并释放入血,T淋巴细胞是体内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当病原体侵袭人体,产生炎症时,免疫器官产生作用,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来捕捉病原体,进行机体防御,T淋巴细胞是这个过程的调节者,其在体内的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保持免疫记忆。是判断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指标[10]。

祖国医学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般认为本病是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而成[11]。病机乃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由于小儿体质较弱,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邪气易于入里,常常引起高热,临床采用疏风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由于小儿肺脏娇嫩,脾胃运化不足,肝气未充,亦需兼顾其体质,进行扶正祛邪。另外,小儿发热后常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应及时治疗,防止传变,且不可贻误病情。小儿热速清颗粒乃李晏玲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经验方,来源于其扎实的中医理论支持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在治疗小儿发热上具有显著疗效[12],其主要成分为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柴胡性微寒,可疏散退热,和解表里;黄芩清热解毒,两者相伍能清散邪热,清解里热,表里同治;葛根能解肌退热,同时还有缓解小儿高热抽搐之功,研究表明葛根素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产生的作用[13];金银花和连翘均为轻清之品,可疏散表邪、清热解毒又不伤正,兼顾幼儿娇嫩之躯;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药理分析板蓝根中的喹唑二酮、丁香酸对金葡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板蓝根多糖可提高机体中细胞因子IL-10在血清的含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14];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可治疗因高热导致神昏及惊风,乃治疗小儿退热之佳品;大黄可通腑泄热,通大肠之滞以泄肺火,现代医学表明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抑制细菌内的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同时大黄素可提高组织中二胺氧化酶活性,升高肠组织黏膜及全层壁厚度、绒毛高度,保护因发热受损的消化黏膜[15]。诸药合用,可共同达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效,对感冒所致的发热头痛,咽喉红肿,鼻塞,黄涕效果显著[16-18]。循证医学实验证实,小儿热速清具有明显的抗炎、抗病毒、解热、祛痰作用,还有一定免疫增强作用。

表3 两组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白细胞计数、CRP、PCT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WBC(109/L) CRP(mg/L) PCT(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20 11.63±4.27 4.87±1.33△★ 37.57±7.21 16.54±7.25△★ 23.74±8.92 1.63±0.41△★对照组 120 11.45±3.81 6.90±1.61△ 36.43±7.45 23.61±7.25△ 22.65±8.01 7.28±1.32△

表4 两组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s)

表4 两组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20 0.65±0.03 0.76±0.04△★ 0.32±0.03 0.33±0.05 1.62±0.21 1.79±0.26△★对照组 120 0.64±0.02 0.72±0.05 0.33±0.03 0.46±0.03△ 1.63±0.31 1.75±0.13组别 n CD4+/CD3+CD8+/CD3+

观察结果表明,与单独西医对症治疗相比,加用小儿热速清颗粒疗法可缩短退热时间,稳定退热后体温波动,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