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汪德秀
434020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是由先天性缺陷或因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是造成新生儿智力、体格发育落后且代谢低下的主要原因[1],因此早期筛查、及时干预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多采取足底血筛查促甲状腺素的方式予以诊断,为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效果,收集2011年-2016年7月诊断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1年-2016年7月收治活产新生儿194 843例,其中男105 216例(54.0%),女89 672例(46.0%);年龄15~55 d,平均(24.5±2.5)d。分娩情况:顺产111 061例(57.0%),剖宫产83 782例(43.0%),孕周42周62 350例,38~42周54 556例,35~37周77 937例。
方法: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48 h~7 d取足底血置于特种筛查滤纸上,血斑直径>8 mm[3],待自然干燥后置入塑料袋内封口,放入4℃冰箱保存,送筛查实验室检查。筛查方法:时间分辨荧光法进行测定,若检测结果TSH超出8 mIU/L,则需要重新采集标本,结果仍为阳性,需要进行确证实验,应抽取患儿静脉血,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予以确证。
初筛和二筛结果:194 843例新生儿初筛阳性3 143例,初筛阳性率1.61%。将初筛阳性的婴幼儿进行第2次抽血筛查,结果仍为阳性450例,二筛阳性率0.23%。
确证实验结果:对450例二筛阳性的婴幼儿进行确证实验,阳性121例,阳性率0.062%。其余为阴性,予以排除。
121例阳性患儿情况:男68例(56.2%),女53例(43.8%),男女之比1.28:1;有临床表现29例(42.6%),主要表现为重症黄疸、声音嘶哑、喂养困难、嗜睡及皮肤干燥等。
治疗:立即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8~10 μg/kg,1次/d,用药2周后复查,并调整药量,每隔3个月测试患儿智力发育情况。
治疗效果:经过12~24个月随访,患儿平均体重(15.6±3.4)kg,身高分别为(97.8±4.7)cm,身高与体重正常。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症状分析:关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其多因先天因素带来甲状腺激素分泌少、合成障碍等问题,患儿智能与生长可能受到严重影响[3]。如心脏扩大、身材矮小、运动发育障碍、消化功能紊乱以及智能低下等都为CH主要并发症。从新生儿CH症状表现看,能够发现如生理性黄疸延迟、皮肤粗糙、面部臃肿、嗜睡、便秘以及腹胀等,都为主要症状表现[4]。
CH诊断与治疗:在CH筛查方法上,仅通过对血液TSH浓度的检测,因发育不良、甲状腺萎缩等产生的CH可被检测出来,但对于下丘脑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等带来的CH,由于THS处于升高状态,很难被检测出来。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若筛查中能够对T4与TSH同时检查,可使检查效果更为准确,漏诊率因此降低。此外,实际检查中也可引入辅助检查措施,如孕期对TSH受体抗体的检查,或利用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方式,能够初步得出CH的病因。辅助检查中骨龄测定也为有效方法之一,其强调在X线摄片下,对骨骺闭合情况、膝关节以及手腕等观察,得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CH的重要依据[5]。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194 843例新生儿初筛阳性3 143例,初筛阳性率1.61%。将初筛阳性的婴幼儿进行第2次抽血筛查,结果仍为阳性450例,二筛阳性率0.23%。对450例二筛阳性的婴幼儿进行确证实验,阳性121例,阳性率0.062%。121例阳性患儿情况:男68例(56.2%),女53例(43.8%),男女之比1.28:1;有临床表现29例(42.6%),主要表现为重症黄疸、声音嘶哑、喂养困难、嗜睡及皮肤干燥等。由此可见,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意义重大,能够及早地发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值得临床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