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本文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70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分析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7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5~37岁,肌瘤平均直径(7.25±0.24)cm,肌壁间肌瘤25例,浆膜下肌瘤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36岁,肌瘤平均直径(7.32±0.25)cm,肌壁间肌瘤9例,浆膜下肌瘤11例。
试验方法:试验组患者接受的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选择患者月经结束后3~7 d之内,在手术前8 h要求患者禁食并进行常规灌肠,具体如下。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进行常规消毒之后,选择患者脐孔上缘约0.5 cm位置处切开1个2 cm大小的横向切口,在建立气腹之后植入第1个戳卡,将腹腔镜放置到患者腹腔内,并通过腹腔镜观察患者的肿瘤位置和实际情况[1],再分别从左右下腹部麦氏点处植入第2、3个戳卡,随后向患者宫体注射6 U垂体后叶素,将肌瘤完全剔除,创面用0/2爱惜康可吸收线分层,连续扣锁缝合,不留死腔,通过子宫旋切粉碎器粉碎肌瘤取出,腹部伤口缝合。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对患者进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前,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麻,并进行常规消毒之后,取下腹部纵向切口长约10 cm,进腹腔之后探查腹腔,对子宫肌瘤进行完全剔除,子宫创面缝合方式同上[2],腹壁逐层缝合。
观察指标:本文选择的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妊娠结局。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 19.2.0软件,其中涉及的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χ2检验法;涉及的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并发症发病率统计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4%,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1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统计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妊娠结局统计结果:试验组患者妊娠37例,成功分娩率74%,流产率24%;对照组患者妊娠10例,对照组患者成功分娩率50%,流产率40%。试验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一种是非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有明显的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月经改变或者腹胀、尿频、便秘等临床表现,或排除了其余不孕因素的不孕患者一般建议手术治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早期应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手术方式,在医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优点是腹部伤口瘢痕小、美观,对患者盆腔内正常组织创伤小,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3];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部瘢痕大,并且较为容易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出血多等术后并发症,此外,患者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高,在接受手术后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流产症状,即对患者的妊娠功能造成了影响[4]。
综上所述,主治医师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可以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能够减少对患者腹腔内正常组织的影响,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低,细致分层、不留死腔的缝合不会导致术后妊娠患者子宫破裂发生率增加,进而降低了患者在手术后的流产率[5]。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病率比较[n(%)]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试验组 65.12±5.45 97.12±13.45 7.12±2.12对照组 78.12±9.45 112.12±20.12 9.12±3.78 t 5.12 5.45 5.78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