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213001常州北极星口腔门诊部(江苏)
大部分牙列缺损患者常伴有牙齿重度磨耗。牙齿重度磨耗易引起牙体外形破坏,功能尖磨平,非功能尖锐利,牙合面沟窝不清或消失,降低咀嚼效率,同时可引起颞颌关节疼痛、不适及功能紊乱,并可影响面部美观[1]。因此,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需要进行咬合重建,在修复缺失牙的同时恢复原有的咬合高度,促使恢复正常的咀嚼效率和功能,恢复面部美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6~82岁,平均63.6±16.2岁。纳入标准:①全口牙齿缺失≤12颗,单颌缺失≤6颗。②Smith and Knight磨耗指数>3。③咬合垂直距离降低,面下1/3变短。④咬合关系丧失或异常,不协调。⑤无进行性牙周疾患。
方法:⑴修复前准备:①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观要求及期望,介绍治疗计划、费用、预后及可能存在的风险。②检查牙体及牙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拍摄锥形束CT片;③对牙齿进行合理清洁,必要时行牙周洁治,整修锐利过度的非功能尖,消除过于倾斜的余留牙部分倒凹。④根据牙列缺失数量和磨耗程度、息止颌间隙大小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⑵制备暂时修复体:①确定垂直距离。采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2~3 mm息止颌间隙长度(年龄大者可适当多减1 mm左右),结合面部3等份法、口角观察法以及牙齿形态确定垂直距离[2]。②制作并试戴暂时修复体。用硅橡胶导板制作暂时性修复体,试戴6个月。试戴期间每周复诊1次,检查垂直距离及颌位,观察佩戴后的反应。③确定最适颌位。根据试戴的舒适性和患者的面部表情等情况适当调整垂直距离和颌位,确定最适颌位,建立稳定的颌关系。⑶制备永久修复体:根据最适颌位制作永久修复体。①制备固定永久修复体。牙体预备,硅橡胶印模制取,记录垂直距离及咬合关系,修复体试戴1个月,确定最终咬合重建的垂直距离和颌位关系,完成固定永久修复体的制作。②活动永久修复体的制备。在患牙有游离缺失时,根据咬合关系制作可摘式活动性永久修复体,制作后试戴,试戴期间复诊时进行适当调整。
疗效评价:⑴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及咀嚼功能恢复等状况,对咬合重建修复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效果进行评价。①优:自我感觉舒适,咀嚼功能恢复,颞颌症状消失。②良:无明显不适感,咀嚼功能大部分恢复,颞颌症状明显缓解。③无效:自我感觉及咀嚼功能等状况与咬合重建修复前相比无明显改变。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⑵咀嚼效率:参照相关文献[3],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咀嚼后的花生米悬浊液吸光度值评价修复前与修复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吸光度值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疗效:32例患者经咬合重建修复3个月、6个月和1年后优良率均较高,分别为84.38%、87.50%和90.63%,见表1。
咀嚼效率:32例患者咬合重建修复前及修复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见表2,咀嚼效率咬合重建修复后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1),见表2。
表1 咬合重建修复3个月、6个月和1年后优良率[n(%)]
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常需用牙齿粉碎食物,在牙齿没有龋损及外伤等病理情况下,牙齿与食物、牙齿与牙齿的机械摩擦运动可使牙齿的硬组织发生缓慢渐进性丧失,发生牙齿磨耗。牙齿磨耗是人体的一种渐进性生理现象[4]。适度的牙齿磨耗有利于咬合平衡的建立,但过度的磨耗会对牙体、牙周、面部形态以及肌肉、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健康,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牙齿发生重度磨耗的原因:导致牙齿发生重度磨耗的原因很多,除先天发育异常(釉质发育异常、牙本质发育异常等)外,后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牙列缺失:牙列缺失后,前牙失去后牙支持,咀嚼时受力过大加重牙齿磨耗,故大部分牙列缺损患者常伴有牙齿重度磨耗。②不良咀嚼习惯:如长期偏侧咀嚼、经常咀嚼坚硬食物等。③磨牙症:许多寄生虫病可引起磨牙症,明显增加牙齿与牙齿的机械摩擦。④牙齿酸蚀:如经常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胃液反流症,使牙齿长期置于酸性环境中受到酸蚀。因此,修复牙齿重度磨耗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生重度磨耗的原因,积极治疗引起牙齿重度磨耗的原发病,尽可能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咀嚼习惯,以提高咬合重建修复的效果。
咬合重建修复牙齿重度磨耗的效果:牙齿重度磨损主要应采用咬合重建修复。咬合重建是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的一种修复方法,包括全牙弓颌面的再造、颌位的改正、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颌关系,使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协调,促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消除因颌异常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5]。咬合重建是一个序列修复过程,修复时既要考虑身体的适应性,又要顾及口颌系统形态和功能的协调,修复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诊断、高精度修复体的制作、咬合的升高量及最适颌位的确定。在咬合重建修复时,要循序渐进,重视每个环节,才能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本次观察发现,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咬合重建修复3个月、6个月和1年后优良率均较高,分别达到84.38%、87.50%和90.63%,患者自我感觉舒适,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颞颌症状明显减少,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6-8]。同时,通过咬合重建修复,3个月后咀嚼效率明显提高,与修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总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咬合重建修复能最大限度恢复咀嚼功能和提高咀嚼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和面部美观。
表2 咬合重建修复前后咀嚼效率(±s)
表2 咬合重建修复前后咀嚼效率(±s)
修复前后 例数 吸光度值修复前 32 0.75±0.11修复后3个月 32 0.95±0.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