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析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时间:2024-11-13

430033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导致脑梗死明显多发。脑梗死有高致残、致死率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活、生存质量[1]。脑梗死治疗上以溶栓为主,为了保证溶栓治疗效果,需要配合护理服务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降低静脉溶栓治疗风险[2]。资料指出,细节化优质护理是提高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点内容[3]。本文以70例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总结细节化优质护理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70例,以1∶1分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53.60±6.30)岁;病程1~7 h,平均(3.50±0.50)h。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54.70±6.10)岁;病程 1~8 h,平均(3.60±0.6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溶栓治疗期间强调注意事项、病情监测、用药指导、护理服务等。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①沟通疏导:护理人员在明确患者意愿后给予患者正确心态暗示,向患者介绍仪器、治疗优势、解答患者疑惑,在缓解患者治疗期间负面心理的基础上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告知患者、家属溶栓治疗注意事项,进行全面指导、教育,包括个人卫生、饮食要求、用药注意事项等。②溶栓前护理:溶栓前做好患者血生化、凝血、血常规等检查,进行心理护理,放松患者心情的同时稳定患者心态,加深患者对脑梗死认识。③溶栓中护理:做好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等生理指标监测,密切关注患者溶栓后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患者情况。④溶栓后护理:溶栓后饮食上侧重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食物,维持饮食均衡性,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偏瘫肢体按摩以及被动、平衡、行走训练等。

观察指标:记录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参考SF-36生活量表,分数、生活质量为正比关系)以及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70份问卷有效收回,总有效率100%)。

效果评价标准[4]:①显效:患者症状均消失,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均基本恢复。②有效: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表现。③无效: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无明显改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效果对比:两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治疗效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 0,P=0.040 4,P<0.05),见表1。

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 8,P=0.011 1,P<0.05),见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35 46.05±3.20 86.03±4.35对照组 35 45.80±3.05 70.05±4.50 t 0.3345 15.1049 P 0.7390 0.0000

讨 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多发疾病,疾病发病后病情短时间变化,以静脉溶栓治疗为主,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特点,患者治疗后肢体偏瘫、智力下降等不良预后明显。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是提高、巩固治疗效果的关键。细节化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患沟通以及溶栓前、中、后护理等细节入手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治疗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和秦付绕结果有一致性[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优势突出,提高了治疗以及预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