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骶管麻醉及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11-13

李波 于福玲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上海

在下腹部和会阴部的麻醉方面,硬膜外麻醉及骶管麻醉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对于骶管麻醉,凭借较多的优势,如操作便捷、创伤小、术后尿潴留及下肢肌力影响小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直肠手术中,如果仅仅使用骶管麻醉,很难对内脏和神经的传导予以阻断,迷走神经兴奋,易出现心率减慢或停搏,血压降低,且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1]。丙泊酚作为重要的静脉麻醉药物之一,具有新型化、短效化的特点,凭借其起效快、作用强等作用,在短小手术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而且在牵拉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抑制性[2]。本研究旨在分析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行骶管麻醉及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收治的行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麻醉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38±5.39)岁;病程2~13年,平均(6.31±2.06)年;体重45~82 kg,平均(62.31±10.67)kg。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21~70岁,平均(45.23±5.98)岁;病程2~43年,平均(6.34±2.07)年;体重46~84 kg,平均(62.34±10.65)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术以及麻醉指征;②能正常进行沟通和交流;③无凝血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①精神以及身体功能障碍;②依从性差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方法:对照组根据全麻常规给予药苯巴比妥、阿托品,其剂量分别为0.1 mg、0.5 mg,采取肌内注射方式,左侧卧位采取骶管穿刺,加强7号注射针的使用,穿刺骶裂孔入骶管,推注使用2%利多卡因、0.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0.75%罗哌卡因混合液剂量最低为10 mL,最高为15 mL。2%盐酸利多卡因5 mL。

取膀胱截石位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用量2~2.5 mg/kg,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再次给予30~50 mg/次,芬太尼用量0.02~0.04 mg/kg。术后应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护,加强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常规面罩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低心率等症状,可酌情使用强麻黄碱及阿托品注射液纠正。

观察指标: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情况,包括心率(HR)、血压(BP);术中监测包括牵拉反应、麻醉后循环,呼吸抑制;麻醉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HR、B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比较(±s)

组别 HR(次/min) BP(mmHg)用药前 用药后15 min 用药后30 min 用药前 用药后15 min 用药后30 min对照组 82.48±10.38 90.48±6.32 88.43±5.86 122.49±10.48 220.86±8.31 105.38±6.93观察组 80.29±8.53 95.29±6.53 92.17±4.35 130.59±8.48 121.58±4.53 110.42±5.32 t 1.283 5 4.167 7 4.035 1 4.731 0 82.596 1 4.542 4 P 0.201 8 0.000 1 0.000 1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监测比较:对照组术中牵拉反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血压下降程度,呼吸抑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监测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s,min)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s,min)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苏醒时间对照组 62 3.42±0.32 20.22±1.11观察组 62 2.35±0.24 16.02±1.23 t 21.063 19.961 P 0.001 0.00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麻醉前,两组患者的PT、T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观察组患者的PT、TT 及APTT 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s)

表4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s)

组别 n PT TT APTT麻醉前 清醒时 麻醉前 清醒时 麻醉前 清醒时对照组 62 11.14±0.32 11.16±0.23 12.44±0.43 12.69±0.48 21.11±1.25 21.46±1.23观察组 62 11.13±0.23 12.13±0.31 12.46±0.45 14.24±0.67 21.13±1.21 23.57±1.45 t 0.200 19.787 0.253 14.808 0.091 8.738 P 0.842 0.001 0.801 0.001 0.928 0.001

讨 论

下腹部、会阴部、肛门直肠手术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手术成功与否,麻醉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麻醉方式较多,主要以腰麻醉、硬膜外麻醉及骶管麻醉最为常见[3-5]。骶管麻醉的操作简便,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并且生理影响较小,临床安全性更高,麻醉起效快,麻醉作用显著,因此被临床广泛接受[6-7]。在直肠手术当中,单用骶管麻醉无法对内脏与神经的传导进行阻断,使得迷走神经兴奋,患者会表现出心率减慢或停搏、血压下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安全性较低[8]。丙泊酚属于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见效快、麻醉效果好、苏醒快、无蓄积的优点,在手术当中被广泛应用。丙泊酚能够对牵拉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具有舒适性和安全性统一的优势,同时符合临床对行走麻醉的要求和理念,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小,但是在术中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9]。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未发生牵拉反应,术中可以对患者疼痛感进行有效控制,并缩短苏醒时间,观察无异常后即可送回病房。丙泊酚具有较高的短效性、舒适性、安全性等特点,与行走麻醉理念相契合,但针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抑制,应时刻保持高度重视,其抑制强度具有剂量依赖性,症状主要表现在血压下降、呼吸运动减少、心率减慢、呼吸暂停等,主要发生在老年、体弱者以及小儿中[10]。在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呼吸道受阻,必要时应给予辅助呼吸。丙泊酚代谢速度较为迅速,在进入体后,可以实现迅速重新分布。

本文的研究当中,对照组术中牵拉反应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较高。观察组麻醉后血压下降程度、呼吸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更低。在清醒时,观察组患者的PT、TT 以及APTT 值均较对照组的更高。这说明,在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当中,实施骶管麻醉及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在生理指标、麻醉指标、凝血功能3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效果更优。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这一麻醉方法的优势不容小觑,其安全、简便、有效性、舒适感显著,为了充分发挥静脉全麻舒适性与安全性,应对丙泊酚的使用指征和方法予以高度重视。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值得临床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