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4-11-13

钟祥

563000 贵州航天医院消化内科,贵州遵义

近年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若诊断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诊断、合理治疗为救治患者的关键[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在内镜上未明确出血原因,并且反复、持续性的消化道出血,临床根据其不同表现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表达形式,其中显性消化道主要出现反复、持续便血或黑便;而隐性消化道主要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和贫血,该病占据所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率的5%左右,诊断较为困难。胶囊内镜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操作简单、无导线等特点,不会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且能使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得以扩张,弥补传统插入式内镜的不足(如不适用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耐药性较差等人群),能作为消化道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 例,女40 例;患者年龄40~70 岁,平均(56.21±1.21)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实施胶囊内镜检查前进行结肠镜和胃镜检查;②均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并且伴有可疑克罗恩病、小肠肿瘤,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可疑小肠相关疾病,经检测存在小肠黏膜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损害;③所有患者均存在呕血、头晕、乏力等症状,并且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②伴有精神异常和智力障碍者;③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④处于哺乳期、妊娠期以及月经期女性;⑤存在胃肠道狭窄、胃肠道梗阻者,并且伴有吞咽障碍。

方法:叮嘱所有患者在检查前1 d 进食流质食物,禁食时间为12 h,在检查前12 h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配制的液体口服,实施肠道清洁。在检查前0.5 h 给予利多卡因或达克罗宁胶浆口服,以祛除肠道气泡。在吞服胶囊后,进行实时监测,明确胶囊的运行位置,必要情况下给予肌注甲氧氯普胺协助进入小肠内,吞服胶囊2 h内禁水,在胶囊进入小肠后3 h少量进食;告知患者禁止接近强烈电磁区域。每15 min检查记录仪是否在正常工作,绿灯是否以速度为2次/s闪烁。拆下记录仪标准为监测结果提示胶囊已进入结肠或检查过程顺利,且检查时间达8 h;拆下记录仪后由专业的消化科医生记录信息,解读图像并作出诊断报告[3-4]。

观察指标:分析100 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结果,并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诊断敏感度=TP/(TP+FN)×100%(TP 为真阳性,FN 为假阴性)。特异度=TN/(TN+FP)×100%。TN为真阴性,FP 为假阳性。误诊率=误诊人数/总人数×100%。漏诊率=漏诊人数/总人数×100%。

结 果

在100 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通过给予患者采用胶囊内镜实施检查,72 例患者诊断明确,诊断符合率为72.0%,其中包括血管病变42例,非特异性炎症10例,溃疡性病变9例,小肠占位性病变有5 例,小肠黏膜糜烂4 例,间质瘤2 例。胶囊内镜检查的敏感度为97.22%,特异度为92.86%,漏诊率为2.78%,误诊率为7.14%。

讨 论

消化道是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道任何部位疾病引起的出血,都叫作消化道出血。部分消化道邻近器官,如胆囊、胰腺也可能出现出血,出血后,血液会排到消化道中,表现出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血液病、慢性肾病引起的尿毒症,也可以引起消化道的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是出血量大时易引起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小肠,而小肠由于位置、长度等因素影响,成为常规消化道检查的盲区,导致患者反复出血,但无法明确病因。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方式较多,主要包括钡餐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锝标记红细胞扫描、小肠镜等,但上述操作存在影响因素多、诊断敏感性较低、属有创检查或者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不足。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为50%~88%[5],且对于小肠黏膜病变,小肠镜的特异度和敏感性与胶囊内镜相比较低,主要是由于胶囊内镜能够将人体小肠溃疡、异物、黏膜隆起、寄生虫清晰显示。

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关键在于早期明确出血部位和特征,在临床诊断中,通过结合患者临床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再给予其胶囊内镜检查,能够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准确依据。胶囊内镜在临床又被称之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其操作原理是通过指导患者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并借助消化道蠕动,使其能够在人体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通过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对患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进行了解,利于疾病的诊断。胶囊胃镜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够在直视全小肠的情况下进行,特别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具有明显优势。有文献报告,患者的出血病灶位于空肠及回肠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2%左右[6],其中常见的出血原因有间质瘤、克罗恩病、小肠孤立性溃疡、钩虫病、非特异性小肠炎、血管畸形等;胶囊内镜能够将各类寄生虫病、小肠肠腔黏膜的炎性溃疡、血管畸形等病变清晰显示,对于克罗恩病患者而言,能够发生不同形态的溃疡、黏膜糜烂、肠腔狭窄等,而血管畸形常见表现主要为黏膜面的血管异常扩张裸露;血管瘤能够将肠腔内典型的青紫色肿块充分显示;寄生虫病能够发现整个或部分虫体;胶囊内镜能够及时发现腔内肿瘤性病变,而在震荡过程中主要以黏膜面隆起病变或巨大恶性溃疡性病变作为临床表现。常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即便检出相关病变情况,也无法判断疾病性质,胶囊内镜可以弥补此类不足,能将小肠肿瘤的位置、直径、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浸润深度等进行精确的显示[7]。

本研究结果中,可以明确病变疾病类型,诊断检出率较高。原因与以下内容相关:①胶囊本身存在一定优势,选择胶囊内镜系统,相比于其他胶囊内镜,具有多数优势,比如拍摄视角广,一般扩展角度在150 度;工作时间长,一般>11 h;拍摄速度快,每秒可拍摄3 帧;图像清晰度较高,像素高达102 400[8-9]。②视野清晰,并且肠道准备良好。虽然胶囊内镜的应用能够使患者身体痛苦得以减轻,但该方式也可出现一定并发症,其中常见并发症类型为胶囊滞留[10-12]。根据以往学者分析,胶囊滞留率约为0.75%,而造成该因素的原因与小肠局部病变具有密切关联性,如非甾体消炎药肠病或克罗恩病患者中,胶囊滞留率较高[13]。因此,在实施胶囊内镜检查前,需对患者以往病史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对胶囊滞留的风险进行评估[14]。而对于存在高度滞留风险或梗阻症状的患者,在实施胶囊内镜检查前,需实施影像学检查,从而排除肠道狭窄。

综上所述,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胶囊内镜可以作为首选,通过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实施胶囊内镜诊断,能够有效发现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具体病因,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