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韩国骏 薛代丽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全科1,北京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2,北京
冠心病(CHD)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焦虑状态,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患者的血皮质醇水平随之升高,加速患者的疾病发展,增加患者的病死风险[1]。目前,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多针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为主要目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双心医学模式是指在遵循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的模式上,更加关注患者精神和心理问题,不仅强调综合治疗,更注重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干预,在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的同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2]。本文旨在观察双心医学模式治疗CHD 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与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CHD 伴焦虑状态患者3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5例。观察组155例,男81例,女74例;年龄45~78 岁,平均(64.89±5.52)岁;病程1~13年,平均(8.12±1.55)年;年龄46~80 岁,平均(65.20±5.41)岁;病程1~15年,平均(8.10±1.5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CHD;②心功能分级Ⅰ~Ⅱ级;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确诊为焦虑状态;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②合并脑血管疾病;③患有精神疾病;④缺乏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⑤配合度和依从性较低的患者[4]。
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①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视其焦虑程度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③开展疾病健康教育,普及CHD 相关知识;④全面指导患者的生活,加强患者的饮食干预;⑤警惕患者病情加重及出现并发症。(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以双心医学模式。①运动疗法:于每日16:00 在病区空旷的区域进行,先视频播放心脏康复运动操,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跟随练习,若患者出现气促和胸闷等症状可暂停,0.5 h/d,饭后2 h内不可练习。②放松疗法:睡前选择人员活动较少、无噪音和无特殊光亮的地方进行冥想,叮嘱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注意保暖,在排空胃肠和膀胱的前提下进行练习;患者采取盘腿坐位,双手高举头上并合十,双眼轻闭,双唇轻合,采用胸腹联合呼吸的方式进行深呼吸训练,气息由鼻腔吸入,舌尖轻触上颚;再经口腔呼出,舌尖放平,呼吸频率维持在8~10 次/min;15 min/次,冥想期间还可配合冥想轻音乐。
观察指标:①使用HAMA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状态,前者14 条细则,采用0~4 分五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后者20 条细则,采用1~4 分四级评分法评价,分值越高,焦虑症状越重[5]。②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其生活质量,包含心理、环境、生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五个领域维度,总分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③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具体包括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速度峰值比值(VA/VE),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 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HAMA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 和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HAMA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155 22.14±3.75 13.99±2.63 22.153 0.001 62.34±5.05 50.76±4.28 21.779 0.001观察组 155 22.21±3.82 7.01±1.24 47.119 0.001 62.39±5.10 42.13±3.56 40.555 0.001 t 0.163 29.887 0.087 19.300 P 0.871 0.001 0.931 0.00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心理领域 环境领域 生理领域 独立性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对照组 155 干预前 12.54±2.36 11.96±2.55 13.05±2.11 12.16±2.28 13.20±1.82干预后 14.87±2.21 14.08±2.43 15.82±2.09 15.15±2.10 15.36±1.85观察组 155 干预前 12.50±2.41 12.07±2.49 13.10±2.32 12.23±2.31 13.18±1.90干预后 16.99±2.17 17.05±2.13 17.93±2.05 17.99±1.56 18.52±1.30 t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8.972 7.493 11.612 12.009 10.362 P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t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17.237 18.921 19.423 25.727 28.878 P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t干预前组间值 0.148 0.384 0.198 0.269 0.095 P干预前组间值 0.883 0.701 0.843 0.788 0.925 t干预后组间值 8.522 11.443 8.973 13.516 17.399 P干预后组间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SV(mL/s) CO(L/min) EF(%) VA/VE对照组 155 干预前 42.54±2.36 5.06±1.55 43.05±2.11 1.46±0.28干预后 54.87±2.21 5.98±1.43 50.82±2.09 1.25±0.25观察组 155 干预前 42.50±2.41 5.07±1.49 43.10±2.32 1.45±0.31干预后 66.99±2.17 6.88±1.13 57.93±2.05 1.04±0.20 t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47.478 5.431 32.572 6.965 P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t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94.017 12.050 59.637 13.836 P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t治疗前组间比较 0.148 0.058 0.198 0.298 P治疗前组间比较 0.883 0.954 0.843 0.766 t治疗后组间比较 48.718 6.148 30.236 8.166 P治疗后组间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负面情绪的加重会造成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大量儿茶酚胺物质的释放,造成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动脉扩张反应削弱,血压和心率随之上升,不仅加重患者心肌缺氧和缺血症状,更易诱发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进行CHD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
从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实施双心医学模式后其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双心医学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究其原因,双心医学模式可以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稳定自身情绪变化。观察组治疗后SV、CO 和EF 水平高于对照组,VA/VE 水平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双心医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究其原因,精神情绪上的应激状态是CHD 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中SV、CO、EF 和VA/VE 均是反映心律变异性的指标,可以清楚地展现患者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张力平衡状况,有效衡量患者远期的心功能状况。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后,SV、CO 和EF水平升高对生理异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VA/VE 水平下降则有助于抑制心功能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CHD 伴焦虑状态患者实施双心医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