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潘露露 周玲珍
21000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江苏南京
心脏搭桥手术又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损伤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相关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在实施此项手术的过程中,会加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从而实现手术效果最大化的理想目的[1]。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度偏向流程化且护理流程结构单一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已无法满足此类手术患者的治疗需要,严重限制了手术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在诸多条件下,基于循证理念个体护理干预模式开始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2]。该护理模式能够充分弥补常规护理干预的多方面不足,并为患者提供更加综合、系统的临床护理服务。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循证理念个体护理干预模式在心脏搭桥手术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心脏搭桥手术患者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13 例;年龄37~69 岁,平均(53.99±2.36)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4 例,冠心病10 例,其他类型5 例;病程1~3 个月,平均(1.98±0.42)个月;学历:本科以下18例,本科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9~70岁,平均(54.02±2.83)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绞痛5例,冠心病10例,其他类型6例;病程1~4个月,平均(2.35±0.54)个月;学历:本科以下20例,本科及以上5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受试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测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符合《2015 STS 临床实践指南:动脉搭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执行标准;②患者年龄≥18 岁;③患者病情相对稳定;④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临床数据资料不全者;④近3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
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当天对其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明确患者病情状况,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治疗流程、环境介绍、疾病知识讲解等,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待相关身体指标符合心脏搭桥手术标准后,开始进行手术,术后遵循医嘱予以患者相关用药,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直至患者康复出院。(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念个体护理干预模式。①成立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与主治医师共同担任,小组成员包括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明确相关护理流程,专科护士对患者实行个体化护理。②资料查询:利用相关网络系统或书籍,如中国知网、中国万方、维普等学术期刊,检索关于“个性化护理”“心脏搭桥”“围术期”的中英文词汇,查询相关临床数据与科学性的护理资料,将其进行数据整合,获取循证支持,对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前准备解决方案。③资料判定:详细分析所查询资料数据,进行系统判定,确保其真实性、合理性,适用于本次临床研究。④资料结合:将查询资料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交由上级医师进行审核修订,完善不足,最终实现效果最大化,至护理方案确定。⑤方案实施:以临床数据资料为根据,实施对应的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强化护理内容、优化护理流程、加强心理建设等,并由患者自身对本次康复训练流程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细节调整。
观察指标:①血压与心率水平:利用本院血压仪与心率测试仪,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正常参考范围:60~90 mmHg)、收缩压(正常参考范围:100~120 mmHg)以及心率(正常参考范围:60~100次/min)进行综合检测,并采用医院自制记录表,将其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4]。②生活质量水平:采用生活质量测定表(SF-36),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4 方面,每方面各包含评分项目36 条,分值为0~100 分,分值和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正比关系,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该评分量表克朗巴哈(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5]。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水平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水平比较(±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观察组 25 99.84±10.32 132.65±24.31 103.26±6.78 79.77±10.37 117.45±12.01 79.62±8.34对照组 25 100.12±10.45 132.76±24.86 103.42±9.36 86.24±10.83 125.43±10.72 84.25±7.54 t 0.095 0.016 0.069 2.158 2.479 2.059 P 0.925 0.987 0.945 0.036 0.017 0.04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生理职能 心理职能 精神健康 总体健康 生理职能 心理职能 精神健康 总体健康观察组 25 43.25±3.54 47.50±5.96 44.49±3.16 40.54±5.92 62.34±5.38 66.35±7.16 73.24±6.35 67.49±5.46对照组 25 43.46±3.27 47.82±5.33 44.36±3.49 40.25±6.38 58.16±6.73 61.33±8.26 69.71±2.88 64.35±4.32 t 0.218 0.200 0.138 0.167 2.426 2.296 2.531 2.255 P 0.828 0.842 0.891 0.868 0.019 0.026 0.015 0.029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人数比例逐年攀升,且愈发趋向年轻化。据相关临床研究统计,自2018年起,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3.16%,在未来10年内,该项数据可能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6-7]。
循证理念是由加拿大学者Guyatt 在1991年首次提出并应用,经过7年的不断努力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立的护理体系[8]。1999年,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始引进该护理理念,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于2004年11月成立国内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致力于推广循证护理实践,进行证据转化、证据传播、证据应用,翻译并传播“最佳护理实践临床指南”,以推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目前,循证理念已开始逐渐应用于各大医疗机构,并涉及众多疾病领域。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循证理念个体护理干预优于常规护理,该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循证依据,结合以往临床数据资料,并将其进行数据整合,为患者制定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将常规护理干预内容进一步优化,使其形成一项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体系,达到全方位改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水平,显著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相关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上述观点的正确性。而针对护理学科而言,基于循证理念个体护理干预能够充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方位改变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该模式在鼓励护理工作人员认真参与医疗干预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在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水平。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相比,基于循证理念个体护理干预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院应继续完善相关医疗制度,加大护理干预模式的宣传力度以及建设投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基础保障,最大限度地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的血压、心率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患者快速康复或稳定病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