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陈明霞
271000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泰安
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只要是与儿童或者青少年相关的医学问题都是儿科的研究范围。儿科的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工作内容烦琐,具体实施较为复杂,因该科室面对的医治对象年龄较小,全部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心发育都不成熟,在护理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造成了护理效果较差的现象,这也导致儿科的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1]。想要做好儿科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就必须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提升护理效果,肢体语言沟通和个性化护理联合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该模式是针对儿童设计的。首先,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微笑护理,为儿科的患儿及其家属创造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医院还需要对所有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帮助其掌握良好的护理技巧,持续优化儿科科室的就诊环境,尽可能提升患儿的护理体验[2-3]。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保持和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家属的内心想法,并以此来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依从性。在这种护理模式下,能够更好地安抚患儿及其家属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儿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服务联合提高家长满意度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10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男32 例,女22 例;年龄1~8 岁,平均(5.12±1.82)岁;疾病类型:肺炎22 例,脑炎6 例,腹泻24 例,急性肾炎2 例。观察组男34 例,女20 例;年龄1~7岁,平均(5.08±1.85)岁;疾病类型:肺炎20例,脑炎8例,腹泻22例,急性肾炎4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儿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②患儿临床资料完整;③年龄<8岁。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合并肿瘤疾病者。
方法:(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是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护理干预,并严格根据医嘱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患儿疾病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等。(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①在护理干预前,医院对所有儿科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环境创设技巧等,让护理人员可以在科室中为患儿及家属创设出轻松、温暖的护理氛围,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沟通效率,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创设良好的科室环境,帮助患儿及家属缓解焦虑情绪,使护理工作能顺利开展,在良好的医患关系背景下,有利于护理人员增加对患儿的了解,改善护理效果。②对患儿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进行护理,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关心患儿的心理情绪。多使用肢体语言和患儿展开沟通,和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儿的病情发展予以详细记录,还需对患儿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保持和患儿家属沟通,及时告知患儿的病情,让其能更好地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建立对患儿疾病的正确认知,积极配合相关治疗,达到改善护理效果的目标。③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安抚其负面情绪。开展身体检查时确保动作轻柔,护理流程需保持耐心和细心,降低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儿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轻抚患儿身体,予以鼓励,帮助患儿建立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多使用肢体语言和患儿保持沟通,详细了解患儿内心需求,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其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和焦虑。④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确保动作专业、衣着整洁,为患儿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患儿的亲近感。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例如在站立时保持直立,不可以出现环抱双手、背手、跷二郎腿等行为。护理人员的肢体语言不仅是其职业素养的体现,更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只有应用良好的肢体语言沟通技巧,才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观察指标:①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和不依从。其中完全依从指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并且按照医嘱接受治疗;部分依从指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抵触和抗拒情绪,整个治疗过程较为顺利,但是仍然会存在恐惧和焦虑的现象,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持续予以鼓励和安抚;部分抵触指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着消极情绪,在开展治疗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抗拒,整个治疗流程均较为被动,但是能够维持治疗工作的开展;不依从指患儿在接受治疗时无法控制自身情绪,有着极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情况,对治疗工作表现出完全不配合的状态,治疗工作开展十分困难。护理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总例数×100%。②护理满意度,选择使用院方自制量表开展评价,在护理后统一发给患儿家属,量表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项目等,具体可以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n(%)]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对比[n(%)]
儿科的护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因为患儿的年龄较小,沟通交流困难,而且身心发育并不成熟,约束能力差,难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身的需求,所以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患儿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的情况[4-5]。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不仅是常规护理工作,还需要安抚缓解患儿的焦虑、恐惧情绪,并且与患儿家属保持沟通交流,工作量相比其他科室更大,影响护理工作的效率[6-7]。个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除了基础护理工作以外,更为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实际病情和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在一对一的护理干预之下,能够更好地满足患儿的内心需求[8]。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和患儿家属保持实时沟通,及时解答其疑问,安抚患儿家属的焦虑心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肢体语言沟通也被称之为身体语言,是由肢体动作来代替语言,并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意图,起到沟通的效果[9]。肢体语言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患儿开展治疗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心理疏导、安抚等工作,以此来拉近和患儿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肢体语言对比口头表达,有着更强的亲和力,可以让患儿更加信任护理人员,例如在治疗中用手对患儿的头背部进行轻抚,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焦虑和恐惧情绪,并且转移其注意力,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抗拒行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服务联合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改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